![]() |
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 上一版3 | ![]() |
|
||||||||||||||||||||
|
||||
媒体记者和“人权观察”组织官员2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现一批秘密文件,显示美英情报机构先前与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情报部门往来密切。美英当局拒绝证实这批秘密文件内容的真实性。 美在利严审基地分子 这些文件放在利比亚前外交部长穆萨·库萨的办公室,日期从2002年至2007年,多数集中在2003年年底和2004年,库萨时任利比亚对外安全机构主管。 文件包括英文和阿文。3个装有英文文件的档案中,一个标注“美国中央情报局”,另外两个注明“英国军情六处”即秘密情报局。 文件显示,作为美国“异国审讯”计划的一部分,中情局至少8次把一些恐怖嫌疑人转移至利比亚实施“高强度审讯”。一些人权团体指认这类审讯其实就是“严刑逼供”,计划就是把那些关联‘基地’组织的重要人物转移出美国,以便严加拷问,获得想要的情报。 不清楚美方向利比亚转移的恐怖嫌疑人数量。一份文件显示,中情局告知利方,“像我们先前对待利比亚伊斯兰战斗组织其他高级成员,准备把谢赫·穆萨交由你方监禁,请答复”。 美方认定利比亚伊斯兰战斗组织是恐怖组织,与“基地”有关联。 中情局女发言人珍妮弗·扬布拉德2日拒绝回应,仅说:“中情局与外国政府合作,保护美国免遭恐怖袭击和其他致命威胁,(大家)不应吃惊。” 英助卡扎菲监控异己 文件同时显示,英国军情六处帮助卡扎菲监控流亡英国的异己,通报英方境内利比亚反对派人士动向。 军情六处2004年4月16日致信利比亚安全机构国际事务处一名官员:“我们想通知你,(可能是化名的)伊斯梅尔·卡姆卡·苏海卜已于2004年3月18日获释。我们希望你通知(利比亚一名情报官员)伊斯梅尔获释的消息。” 按英国《独立报》的说法,讽刺的是,利比亚反对派后来正是依靠英美和其他国家帮助,继而推翻卡扎菲政权。而且,曾经是阶下囚的阿卜杜勒-哈基姆·贝勒哈吉如今成为反对派军事领导人。 一份文件显示,利方先前向美方寻求引渡反对派武装人员阿布·阿卜杜拉·萨迪克。美方2004年3月4日回复,“我们致力于发展这种有益于双方的关系”,承诺将尽量“锁定”萨迪克。最终,美方在泰国抓获萨迪克。从文件得知,萨迪克是贝勒哈吉的化名。 贝勒哈吉8月3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04年被捕后,遭中情局“严刑拷问”,被投入利比亚一座监狱,2010年5月获释。 两国竞相拉拢卡扎菲 文件同时暗示,美英竞相拉拢卡扎菲,试图增强影响力。 军情六处在2004年一份未署名的传真中“夸耀”向利方移交名为阿卜杜·阿布德·阿拉的人。“这是我们能为你们所做最起码的事情,表明我们最近几年建立起非凡关系……可笑的是,我们得到美方请求,把阿卜杜·阿布德的信息传给他们。我们无意这样做。” 《独立报》报道,英方发给利方的信件和传真均以“来自军情六处的问候”开头;军情六处一名高官在给利方的私人圣诞祝福中落款“你们的朋友”。 同时,英方大量文件涉及2004年时任首相布莱尔访问利比亚事宜,尤其是要求利方安排布莱尔与卡扎菲“帐篷会”。 文件显示,军情六处参与布莱尔的访问行程安排。军情六处一名官员2004年3月18日致信利比亚前外长库萨:“(唐宁街)10号希望首相在(利比亚)领导人的帐篷里与他会晤。我不清楚首相为何对帐篷感兴趣。媒体记者显然会高兴。” 卡扎菲本想在家乡苏尔特会晤布莱尔,但英方要求把会晤地点定在的黎波里。最终,2004年3月25日,布莱尔走进的黎波里郊外一顶帐篷,与卡扎菲握手寒暄。 9月2日,在阿尔及利亚,一名男子在阅读阿文报纸有关利比亚局势的报道。 据报道,利比亚危机爆发以来,不少难民从利比亚进入阿尔及利亚伊利济省。据当地媒体报道,自8月30日起,阿政府彻底关闭了阿利边界的3个陆路口岸。 反对派下周 迁都的黎波里 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领导人2日说,委员会定于下周从班加西迁往首都的黎波里。同时,穆阿迈尔·卡扎菲方面正谋划夺回的黎波里。 “全国过渡委员会”大本营位于东部城市班加西。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2日在班加西告诉政要和部族人员:“我们下周将前往的黎波里,那是我们的首都。” 卡扎菲和次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行踪不明。卡扎菲的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2日打电话给路透社驻突尼斯记者,称身处的黎波里南郊,“昨天和赛义夫·伊斯兰先生从南部出发,绕的黎波里行进”,与部族首领和卡扎菲支持者会面。 他说,卡扎菲支持者仍控制许多地区,“不久将夺回的黎波里和其他一些城市”。“战斗远没有结束,我们将逐街、逐屋地战斗……数周、数月乃至数年,我们将夺回的黎波里。” 文图均据新华社发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