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送表矿区扶持规模养殖
艺术都是相通的
登封地税强化契税征管
大冶镇“六大工程”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登封网友看望
老战士李国典
核桃产业撑起致富希望
三亮三创三评
助推创建文明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艺术都是相通的

——王国显的多彩人生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吴 迪 王晓慧 文/图

他,致力火笔烙画工艺创作和宣传数十年;他,反笔书法娴熟大气;他,年近六旬却开始学习剪纸;他的生活总是充实而多彩……他,就是王国显。

他是烙画传承人

王国显今年59岁,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长辈熏陶,喜爱绘画,并传承了烙画艺术。

烙画也叫烙花、烫画或火笔画等。作画人用金属体作笔,再通过电、火加热后在木板、竹子、布料、骨头、纸张、葫芦上烙熨烫产生的痕迹来作画。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利用画面上自然产生凸凹不平的肌理变化,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永不褪色。

在王国显家里的墙壁上,随处可见他所创作的烙画作品。他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一直执著于烙画艺术很是辛苦。烙画艺术是一项民间艺术,我国的任何院校都没有这门专业。他要把我们嵩山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和宗教用烙画表现出来,并把这种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令王国显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烙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长卷)》已被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现在他的女儿也继承了烙画艺术,并且手法日渐成熟。今年5月,烙画艺术也载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是反笔书法家

提及王国显的书法,要从2002年说起,面对他熟悉的烙画作品,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作品最后的落款总不能为烙画增色。他说,自古书画不分家,光练好画不行,还需刚劲大气的落款“醒目”。

练习之初,他总是没日没夜地练习反笔钢笔字。他告诉记者,开始总是写得慢,因为他总要思考一番,想好了反笔怎么去写,才开始下笔。有时他一连几天都在想一个字,即使在吃饭时,手也在桌子上比画那些反笔字的写法,夜晚也总是到很晚才睡觉。那段时间,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王国显已然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反笔书法笔酣墨饱、粗犷刚劲、堪称出色,尤其是一气呵成的“龙”字,更是其书法的一个特色,仅此一字就被许多书法书籍刊登。

他是剪纸爱好者

平时低调的王国显还是剪纸爱好者。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片,在他手中飞舞的剪刀下面,方寸之间蕴涵了无限的艺术情趣。王国显说,我有绘画的功底,这些艺术都是相通的。

他总乐意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为亲戚朋友和周围的邻里,剪窗花、剪喜字,剪些吉庆有余、早生贵子的图案。似乎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但很少有人知道,每当夜深人静或独自一人之际,创作灵感骤然而至,他便在纸上挥笔勾勒,然后捉剪刀,有时一熬就是一夜。

王国显虽然已经退休,但他每天都是很充实。6点起床,或作画,或书写,一整天都在忙碌。他说,不为别的,只因为对艺术怀着一颗热爱的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