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安部侦破地沟油大案
俄总统“夸”英首相:
你肯定能当好间谍
奇妙秋景红海滩
广州小伙“割肝”救母
阿根廷公交撞列车百人伤
希腊要破产 欧盟人心慌?
塔利班突袭美驻阿使馆
09巩游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安部侦破地沟油大案
一条集掏捞、粗炼、深加工等环节的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了解,这也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

原料 餐厨垃圾 又脏又臭

2011年3月,浙江宁海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发现当地有人炼制地沟油。3月28日至30日,宁海警方采取行动,先后抓获专门收购、粗炼地沟油的黄长水等六名犯罪嫌疑人。

记者在宁海县见到了已经取保候审的黄长水。

“我原来是收废机油的,后来改做地沟油生意。这里一些外地人收集餐厨垃圾、掏下水道,然后做些简单过滤和烧炼,就成了地沟油。样子很脏,味很臭。”黄长水说。

在宁海县一处小树林里,用来粗炼地沟油的一口大缸还立在那里。

黄长水收的地沟油又去了哪里呢?“我收的地沟油后来卖给山东济南的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黄长水说。

黄长水透露的情况引起了警方的关注——格林公司的采购员在采购时要测“酸价”,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只有生产食用油才测“酸价”。警方据此判断,格林公司有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重大嫌疑。

案件上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挂牌督办。

生产 分工严格 行动诡秘

根据黄长水交代的线索,今年4月至7月,警方对格林公司展开调查。7月4日,公安部统一指挥山东、浙江等地警方协同作战,成功捣毁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黑工厂”。

在宁海县看守所里,面对记者的提问,格林公司实际经营者柳立国依然言辞闪烁。

“我们原准备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但没有销路,我们就改为生产饲料油——我们厂没有生产饲料油的资格证,属于超范围经营。”柳立国避重就轻地说。

“当时我们在格林公司周围通宵蹲点守候,发现这家工厂戒备森严,工作人员行动诡秘。”全程参与侦破此案的宁海民警洪聚峰说,“厂区上空飘散着生物柴油厂所没有的油香味,采购、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的人分工严格,互不知晓。”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伟标介绍,犯罪嫌疑人为避讳地沟油这一“不雅”称谓,对深加工时的油称为“毛油”,出厂后称为“红油”,销售时称为“米糠油”“棉籽油”;应付政府监管部门时,则称为“饲料用油”。

[相关新闻]

地沟油制作工艺简单

“地沟油案件看上去链条清晰,实际上,由于不同环节在‘罪与非罪’上界限不太清晰,这给警方侦查带来了不少困难。”王伟标说,比如,仅仅收购地沟油原料一般不构成犯罪,对地沟油进行深加工也不一定是犯罪;把地沟油当做食用油销售很可能涉嫌犯罪,但这个环节往往比较隐蔽。

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此前一些专家称“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技术工艺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且炼制费用昂贵、得不偿失”,是不符合事实的误导。

除此之外,本案背后更折射出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标准缺失。“从外观、色泽上看,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的食用油很难区分。”如果只是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标准,甚至会得出地沟油符合标准的荒谬结果。

二是监管不力。在警方侦破的这起地沟油案件中,在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身影。

三是出口不畅。地沟油原本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品的原料,但格林公司为什么要冒险生产食用地沟油呢?“因为我们生产的生物柴油根本卖不出去。各地的加油站不收。”柳立国说。 据新华社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