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货币政策不会轻易放松
“全民焦虑”
是无序竞争的恶果
调侃与幽默的背后
让“好人社会”成为时代流行色
当心自己
“牌匾中学”
背后的三宗“最”
用制度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好人社会”成为时代流行色

9月14日《呼和浩特晚报》报道了两则“好人新闻”。 李女士火车票连同钱包一起丢失,却意外地接到电话,对方称一位名叫杨华的先生捡到了她的钱包。当晚捡到钱包后,杨华几乎打遍了李女士所有卡上的电话,但当时已是下班时间,所以没法联系到失主。看着当日的两张火车票即将变为废纸,他办理了退票手续。当李女士拿回自己的钱包和退票款以及凭条时,百般感激。还有更让人感动的:躺在医院急需用钱,好心人送来一万元,没留下姓名只说是“老乡” 。

“好人社会”来了,当别人出现困难的时候,作为旁观者甚至路人,我们没有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冷漠懈怠,而是同样焦虑不安、着急上火,情不自禁为困难者释放了丰厚的温情,提供了最大化的经济和程序帮助。这种“好心”,是完美人格、好人品格的最充分体现。在很多情况下,人人都可能成为困难者和窘迫者,所以,人人力行好人品质,就能随时随地得到好人们的及时救援。完美道德得到传承,困难得到化解,人格得以完善,内心得到舒畅,这是多么和谐的社会啊。

可总有“不够好人”的做法却时常来干扰我们,比如“彭宇后遗症”,还有“见到老人摔倒不去救助”、“见到有人跳楼不去积极施救”。个别人,过分放大了人性之丑、道德瑕疵,无情蹂躏积淀了几千年的道德精华:助人、慈善、温和、博爱、宽容等。不管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多么振振有词,最后肯定会受到行为失德的袭击和暗伤。还会对心理坦荡造成冲击,影响身心健康。这种说法绝非虚妄。

“不够好人”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却有“更多好人”和它进行无声较量和抗衡,这就是所谓道德发展中的自然博弈,一种无声的优胜劣汰的道德选择。没有较量就不会认识到好人背后的光华价值、慷慨正气、光明磊落,没有较量就认识不到“不够好人”背后的斤斤计较、鼠肚鸡肠和心胸狭隘。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好人”占上风、主流。因为这是几千年业已证明的道德发展生态,我们跳不出这种常态化的规律。

美国心理学家霍金斯20多年的研究成果显示,“善有善报”有科学道理,任何导致人的心理振动频率低于200的状态都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从200到1000的频率则有助身体健康,比如温和、乐观、宽容、理智和理解、关爱和尊敬、高兴和安详、平静和喜悦等心理状态能改变心理振动频率,进而改善身心健康。

不管别人如何,努力做个好人;不管社会如何,努力成为一个坦荡大度、乐于助人的好人。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和精神幸福,社会就能得到更多的和谐发展。 雷泓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