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货币政策不会轻易放松
“全民焦虑”
是无序竞争的恶果
调侃与幽默的背后
让“好人社会”成为时代流行色
当心自己
“牌匾中学”
背后的三宗“最”
用制度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牌匾中学”
背后的三宗“最”

“牌匾中学”

背后的三宗“最”

在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门是用来走的,更是用来看的。一个学校,15年校史,三个大门口挂满221块荣誉牌匾,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校门摇身变成闪亮的“牌匾门”。该校门口悬挂的各类牌匾占满了该堵墙约3/4的面积,一共有80块牌匾。而在该校位于福田区的初中部,两个大门口也均有一处牌匾“方阵”,各有72块牌匾。(《南方都市报》9月15日)

荣誉牌匾悬挂在荣誉室里成列摆放,可以让外界参观展示学校形象,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以荣誉激发师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但深圳这所中学却推出了“光彩夺目”的“牌匾门”,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就是一个形象工程。尽管学校方面辩称都属于真实荣誉,但实际上,还是以“牌匾门”这种极端的姿态,将教育功利语境中的教育虚荣心态反衬得淋漓尽致。此为“牌匾中学”背后的第一宗“最”。

一所建校只有15年历史的中学,却拥有221块荣誉牌匾,涵盖了教学、体育、卫生、音乐、美术、精神文明等诸多领域。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15年的发展运行中,这所中学每年都要获得15块以上的荣誉牌匾,平均一个月一块还要多,这种“先进单位”,那种“优秀业绩”,可谓是月月拿奖,荣誉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断。我丝毫不怀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但牌匾多如牛毛,只能说明牌匾太滥太廉价,没有多少值得重视的“含金量”。由此,折射出当前社会检查评比之风的泛滥成灾已经到了一个何等惊人的程度。此为“牌匾中学”背后的第二宗“最”。

而“牌匾中学”背后的第三宗“最”,则隐喻着社会性浮躁、商业炒作俯拾皆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大背景。商业领域、娱乐圈里的炒作不需赘言,各种噱头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倒也罢了;但在文化领域,各种低劣的炒作也开始大行其道。比如靠“罗女雷语”和示丑式炒作走红的凤姐,虽然凤姐的走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她所代表的中国式炒作却有着深层次的因素。而悲哀的是,近年来这种炒作之风,竟然渐渐蔓延到教育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自身当成企业来运营,崇尚概念营销,让纯粹的教育精神染上了浓烈的铜臭味。“领导干部子女就读”成为招生广告,与“牌匾中学”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综上所述,“牌匾中学”或许不是太多,但“牌匾中学”的深层次“内涵”,却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而问题虽然出在“牌匾中学”这里,根子却还要归于社会。对于“牌匾中学”的围观,其实是一种社会性的自我审丑。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