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武 天地之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扬起强力腾飞的双翼
0916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扬起强力腾飞的双翼

登封,一块神奇的厚土,一片发展的热土。 “矿产”和“文化”是登封发展之宝藏,也是它强力飞翔的两翼。而全力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宏伟蓝图和美好的愿景,又给登封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登封的经济要实现新的跨越。 登封,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登封,处在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地区的交界处,是连接郑州、洛阳、许昌三市的交通枢纽。早在5000年前,夏朝曾在此建都阳城。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则天率领文武群臣,在嵩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为了纪念这次庆典,遂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元年,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其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登封便由此得名。 登封,有令人艳羡的文化资源。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中国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嵩阳书院等一大批国宝级的文化旅游资源世界独一无二。尤其是“少林功夫”名扬天下,以其直观易懂的肢体语言优势,超越了语言和国界,备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2010年8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是为登封文化贴上“国际标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登封依托着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打造了煤、电、铝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了登封经济的阶段性跨越。昔日戏剧《卷席筒》唱词里的“登封小县”一跃而成为全国百强县,旧貌换了新颜,民生有了显著改善。郑州都市区建设,迎来新一轮希望的朝阳,登封人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定位:工业固本,文化突围,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城镇化”和“民生改善”三大战略举措,构建特色城镇体系、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新登封。 工业固本。“本”是自然禀赋,“本”是发展的根基。在工业固本的发展理念里,“本”不是吃老本,“固本”是为求创造求创新,是为寻转机。“固本”是为了“培元”,是为了培固发展的生命力。“固本”,从发展的长期效应上说,是为了走科学发展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步伐。 文化突围。“突围”,是创意思想创意精神;“突围”,是思路决定出路的结果;“突围”,是为了给登封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找到更具体更妥贴的表达方式。与矿产资源的优势相比,登封的文化资源丰富、独特,蕴藏着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条件培育成登封的主导产业和接续产业。登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伸手摸住秦砖瓦,抬脚踢倒汉文化”的说法正是由此而来的。登封背依“文化圣山——嵩山”,位居“天地之中”,拥有的“少林文化”、“三教文化”、“古塔文化”、“汉阙文化”、“天文文化”等等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的文化资源。一切发展,都须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主体,人是发展的根本,人是发展的目的,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给经济一片厚土,给发展一个热望,也要给人们心灵一个安顿,给精神一处歇息、归宿之地。“挖一锨煤是经济,搞一个演出也是经济”。这一理念在登封已形成共识。 文化旅游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不仅是软实力,更是硬实力。登封的第一次腾飞是凭借着矿产的助推,新的发展定位就是要将文化旅游从“经济配角”转换成“产业主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扶持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几年将是国内文化旅游市场新一轮“黄金增长期”。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符号的登封要乘势而上,抓住为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发展良机,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接续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把登封打造成为郑州市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和最具示范的文化产业高地,是明智之举、有识见之举,是一种战略性选择。按照“科学谋划、加强管理、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思路,登封全面构筑“一城三区四组团”的总体发展新格局,编制完成了《登封天中旅游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和登封新区等控详规划。在未来,登封的旅游、文化、生态产业建设融为一体,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休闲度假中心”和“全省文化旅游核心区集散中心”,成为郑州都市区的经济新板块、文化会客厅、生态后花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说到底,城市的发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诗意地栖居。 “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特色城镇体系”仅仅是增强了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舒适感,而“民生改善”就是为了增强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和安宁感的最后一块拼图。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是促进民生改善;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是繁荣文化事业;实施“权益维护工程”,是促进公平正义。 “产业的转型升级”、“特色城镇体系”和“民生改善”三大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务实重干,务实重干是成事之基。没有务实重干的作风就会百事难成,没有务实重干的精神,工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登封的发展要以“干字当头”的品格抓落实,要以“敢闯敢干”的精神状态抓落实,要以“创新实干”的科学态度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抢抓战略机遇,加快科学发展,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建设的脚步。 改革开放未有穷期,创新发展未有穷期。登封,在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进程中,负有自己的特殊使命和历史责任。登封,还需登高而望远。因为“欲穷千里目”,就要“更上一层楼”。“高”,是时代的高度,发展的高度,抱负的高度,形象的高度。“远”,是新的视野,是灿烂远景,是要抵达的目标。 登封,张开“工业固本、文化突围”双翼,奋力飞翔。登封,怀着自信,在跨越式发展的山道上,奋勇攀登。在飞翔和攀登的过程中,会遇到艰难和险阻,但是只有经过了必由之路才能踏上自由之路,只有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和汗水之后,才会获得甘美的收成。 一个经济繁荣的“实力登封”,意味着实现工业固本,在依靠矿产资源推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还要大力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努力增强比较优势,扩展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实力登封”的关键是,通过增强发展活力,进而增强发展实力。用实力说话,胜过千言万语。实力,可以证明一切、说明一切。一个宜居宜游的“生态登封”,意味着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个特色彰显的“文化登封”,意味着要明确发展定位,依靠自身禀赋和潜力,实现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以一流文化园区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文化企业为支撑,以产城(乡)融合发展为途径,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登封未来的一个战略性支撑产业,实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向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转变,实现文化旅游景区向文化产业聚集区转变。一个文明包容的“和谐登封”,意味着要树立民本思想,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推进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民生事业的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让文明、和谐、包容蔚然成风,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扬起强力腾飞的双翼,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比金子更重要的信心。没有信心,什么事都干不成,树起信心,看似不可能的也会变成可能。扬起强力腾飞的双翼,需要把跨越式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扬起强力腾飞的双翼,需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在挑战下寻找机遇,在机遇里谋求作为,在作为中演绎精彩。相信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之后,一个经济繁荣的“实力登封”、宜居宜游的“生态登封”、特色彰显的“文化登封”、文明包容的“和谐登封”将由愿景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展现在对她有所期盼的世人面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