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武 天地之中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宣化镇 发挥比较优势 统筹科学发展
文化登封 世人瞩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宣化镇 发挥比较优势 统筹科学发展
宣化镇 登封市
利民牧业 在建中的鸡舍

宣化镇位于中岳嵩山南麓,距省会郑州75公里,登封市区33公里,永登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辖16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2010年宣化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6880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达到132346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93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5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89元。

2009年以来,宣化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打造“实力宣化、生态宣化、和谐宣化、魅力宣化”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全力发展地方经济,不断扩大招商渠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壮大了财政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全镇的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民生有了较大的改善,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的进步,相继被评为河南省卫生镇、河南省文明镇、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先进单位、郑州市林业生态镇。

工业化水平全面提升

工业发展是宣化发展的命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形势,宣化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积极在全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把做大做强企业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集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大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使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由传统资源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宣化镇坚持实施“筑巢引凤”战略,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科技含量高、抗风险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到宣化落户。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坚持实行“个性优化”,在地价、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并派专人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特事特办,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9年以来,全镇共引进500万元工业项目4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1个。

积极服务企业生产。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不断强化职能部门和站办所主动服务企业与经济发展的思想意识,切实为企业解决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与土地要素制约的矛盾、企业与周边村共同发展的矛盾、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企业发展中,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研发和技术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成总投资6500万元的新登集团0.9万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投资2290万元的郑州登峰熔料有限公司余热利用项目和投资8000万元的氧化铝水泥生产线项目。随着高科技的运用,这些企业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成本,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实现富民强镇的重要途径。因此,宣化镇始终把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围绕七大产业做文章,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引龙头、建基地”的模式,宣化镇合理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2009年,该镇把辖区的钟楼村作为土地流转的示范点来抓,通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以租赁形式把该村的1500亩土地全部流转,并于年底成功引进河南省银沙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千亩玫瑰园项目,首次把农民从传统的土地种植圈子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该镇农民二次创业致富先河。紧接着青石沟村红薯规模种植加工迅速上马,荟萃山村的大雁规模养殖、岳窑村的万头猪场、老栗树的肉鸡孵化养殖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落地,龙头企业的崛起彻底打开了宣化镇产业规模化生产、信息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为企业和农户搭建共赢平台。近年来,宣化镇连续召开农业产业化项目推介会、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为龙头企业和群众搭建合作桥梁,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激励全镇形成以大带小的产业格局,引导全镇农民走出传统种植、养殖圈子,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城镇建设大发展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上,宣化镇坚持“散户集中,多村合并,深山村向镇区转移”的原则,努力用足用活上级惠农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宣化镇在荟萃新村实施了道路硬化、绿化、自来水入户等“五大”工程,2009年年底,顺利通过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验收;积极引导各村群众向镇区集中,不断拉大镇区框架,拓宽镇区发展空间,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超前谋划,2009年年底提出了“合村并镇”思路——对老栗树、佛垌、申家沟、三岔口四个村开展“四村联建”。计划用五到十年时间把地质灾害频发的老栗树、佛垌、申家沟、三岔口等四个村的居民全部搬迁到镇区,目前,能容纳304户的一期居民安置小区已建设到位,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在2009年荟萃新村创成郑州市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上,宣化镇2010年又累计投入资金2400万元,对压煤村庄——岳窑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程。新建房屋138户,铺设通村道路、宅间道路、通户道路17000平方米、完成排水管道铺设、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年底一次性通过了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验收。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在城镇建设中,宣化镇不断加大对城镇环境的改造力度,在创成省级卫生镇的基础上,2009年以来,又积极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专项整治行动,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建设游园、硬化道路,对全镇各村开展绿化亮化美化。2010年投资600万元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集中解决了镇区6000口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生存生活条件,宣化镇向郑州市林业生态镇冲刺,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顺利通过郑州市林业生态镇的验收。

民生得到不断改善

近年来,宣化镇始终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思路,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七个抓”,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平安宣化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追逃、治暴、打击“两抢一盗”、禁毒等专项斗争。

抓信访稳定工作。坚持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确保了连续多年上三级“零上访”。

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抓教育优先发展。投资800万元,相继完成了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积极完成国家校园工程改造项目——宣化初中教学楼及餐厅改造工程。

抓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补偿运行机制,镇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为全镇农民足额缴纳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抓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和民间一支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发展农家书屋,建设村文化书屋10个,镇文化站1个。

抓民生工程。每年为16~59周岁的居民补贴30元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缴费率都达到100%;积极扩大低保覆盖面和资金投入力度,认真做好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民政救助工作;积极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大力开展“抓民生、促计生、建新制、树新风”活动,全面抓好“四项手术”落实等工作,连续七年保持郑州市优质服务乡镇称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