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德报德的佳话
扶起跌倒的道德
陈光标砸奔驰
炫富而不环保
校车管理制度为何形同虚设
官员:
记者为挣稿费制造矛盾
勿忘历史
警钟长鸣
阳蟹的四大怪现状
与市场饥饿
地沟油问题
反映社会伦理道德滑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校车管理制度为何形同虚设

河北省迁安市交警近日在路上拦截了一辆严重超载的幼儿园接送校车,令人震惊的是本来只有8座的面包车密密麻麻塞下了64名小孩,加上司机和老师共66人。一条全程记录交警查处该车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有网友说:“一幕幕惨剧犹在眼前,面对这样不怕死的司机和老师,语言已经难以表达我们的悲愤!”(9月18日《南国今报》)

最天真烂漫、最牵动人心的,恰是那群无辜的孩子。毫无自护能力的他们,本该得到周全的照管,本该嬉戏在离危险最远的地方。但,一辆肆意超载的校车,打破了人们的种种美愿。核载8人,却塞下66名师生。全无安全、不见温情,一所学校的责任,在“疯狂校车”之内彻底迷离。

谁都知道,悲剧的另一种形态叫“隐患”。或许应该庆幸,这辆校车尚未酿成大祸。只是,没有人会永远幸运,更没有“隐患”能永不发作。倘若,不是一次偶然的“交通执法”,这些师生的生死冒险,还要持续多久?网友说,“语言已经难以表达悲愤”——而怒火之外,莫名的后怕似乎更显真实。

类似的“超载车”、“高危车”不在少数。或明或暗,相当一部分学生,每日上下学都与危险相伴。立法层面,并未将校车数量、配置等指标,作为办学资质的前提条件;执法层面,多将对校车的管理,置于一般交管体系之下,而专门的、针对性检验程序几同虚设。

审视一起校车超载案,那些不谙世事的童稚笑脸,驱使着将反思更进一步。事实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校车制度,并不缺认知层面的共识。唯一的纠结,恐怕还是现实的“成本分配”。可以说,成人们僵持的利益博弈,导致了孩子们“以身犯险”。

此刻,有必要重申一个常识,“教育是公共产品,政府是理所当然的出资方”。回想,那载满66人的疯狂校车,显而易见的风险、一触即发的悲剧,难道还不足以打住某些利益扯皮吗? 文/然 玉 图/朱慧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