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故里简讯
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买农机 备农资 战“三秋”
新郑村支部第一书记赴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下基层 转作风 办实事
新郑村支部第一书记赴任

第一书记在基层

本报讯(记者 赵丹 王喆 赵地)9月15日上午,新郑市323名正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分赴各村(社区)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促进农村发展稳定。

作为新郑市新建路街道东街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市委书记吴忠华详细了解了社区基本情况,仔细询问发展思路和在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和社区“两委”干部、群众代表座谈,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和大家一起就老城区改造、社会管理创新、民生事业等工作进一步理思路、谈发展。刘仲利、张国宏等该市四大班子领导也分别在任职村(社区)与群众座谈,了解村(社区)发展情况。

记者在郭店镇华阳寨村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便是村民对“第一书记”的谈论。

“‘第一书记’来到俺村,连口水也顾不上喝,问东问西,跟我们聊家常,真是亲切。”该村村民沙永安提起“第一书记”,便竖起了大拇指,“以后有什么事情,我可以直接找‘第一书记了’。”

“‘第一书记’不仅与群众谈心交友,还要帮俺村发展产业,让我们这些村干部心里也有底了。”该村党支部书记苏学斌告诉记者。

当日,新郑市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分别举行了动员会,宣读了任职第一书记的任命决定,并传达了任职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和9月份任职工作重点。在9月份的赴村任职工作中,“第一书记”将对任职村(社区)的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规划,并在任职村(社区)树立任职公示栏,便于群众反映诉求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第一书记”还要在任职村(社区)开展一次卫生整治和“送温暖”活动。

选派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的需要,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是扎实为民谋利的宗旨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义务。全市上下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的工作任务和重点,要帮助村(社区)理思路、谋计划,帮助抓发展、促致富,帮助查矛盾、解难题,帮助抓班子、带队伍;要加强领导,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要处理好与现任支部书记、与“两委”班子、与乡镇(街道、管委会)党(工)委、与派出单位之间的关系,真正通过选派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的开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给钱给物 不如建个好支部

本报评论员

9月15日,新郑市323名正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带着市委的重托、带着群众的期盼,分别赶赴全市各个村(社区)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助推该市农村更加繁荣、农业更好发展、农民更快富裕。

选派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是市委贯彻落实省委、郑州市委派驻第一书记的关键之举,是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需要,也是市委、市政府心系“三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更是到基层去,密切党群关系,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生动实践。

选派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不仅仅是靠增加一个干部来加强农村(社区)工作的力量,而是要从体制机制上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这次下派党员干部给农村发展提供了支持。一个党员干部到村(社区)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背后就会有一个单位的力量来支持这个干部的工作、支持这个村(社区)的发展。他们到村(社区)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干就是一年,大家想方设法谋划农村(社区)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就能把机关干部和基层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广大群众中充分展示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做好这项事业,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保持一份锐意进取的精神;要敢叫日月换新天,不甘人后谱新篇,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激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好局、起好步、推得动、落得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