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红枣养生粥
秋季养生小常识
幸福乡村的丰收故事
舞台
瞧瞧,这俩人真乐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瞧瞧,这俩人真乐呵!
张建中看着放飞的风筝,乐在其中。
赵书信正在进行《花开富贵》绣品的收尾工作。

本报记者 尹春灵 李佳浩 高凯 刘栓阳 文/图

赵书信:丝带绣,绣出时尚生活

一根针、一块棉麻布、几条色泽亮丽的丝带,在新郑市民赵书信灵巧的双手“加工”下,就变成了一朵朵立体感强、灿烂绽放的鲜花。9月15日,记者见到她时,正好“撞上”这精彩的一幕。原来,她正在家里“穿针走线”,进行《花开富贵》绣品的收尾工作。

今年56岁的赵书信,自幼就喜欢女红,从2010年11月发现丝带绣带来的美感和乐趣后,对它就爱不释手。她介绍道,每个丝带绣的原材料里都有一个套包,里面有专门的针、绣布、绣线、丝带等,还附有制作图纸。因为它不仅简单易学,还能美化环境,所以她与很多人一样,一见到丝带绣就与它结下了“情缘”。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她看到图纸时,一时不知道怎么下手,可又不想就此罢休。为此,赵书信拜师学艺,在别人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绣布上印制了绣格,我就按照绣格上指示的颜色和位置一点一点地尝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学。”赵书信乐呵呵地说。渐渐地,她摸索出其中的绣法和规律,很快就上手了;创造绣品的速度可谓“大提速”,一副85×200cm的《花开富贵》在她手中只需十天时间就能完成。在她的一番侍弄下,双叶绣、直针叶子绣、立体花瓣绣、法国豆针绣等绣法深谙于心;蜻蜓点水、蝴蝶翩翩、蓓蕾初绽、花影摇窗等画面有形有色;《浪漫樱花》、《花架下的等待》、《国色牡丹》、《家和万事兴》等绣品也有模有样。

看着这些养眼的绣品,记者好奇地问她:“你刚刚学习丝带绣时,有没有绣错的地方啊?”“没有,因为丝带绣绣法相对容易,而且绣格上标注得很明确,所以我没有出错。”虽然初学时,她没有绣错过;但是现在技术纯熟了,她却故意“犯错”。在很多次的操作过程中,她将图纸上的叶子改少点、花朵颜色改浅点、没有的景物添加上去……在她“将错就错”、增增减减的实践中,一幅幅鲜活逼真的绣品“诞生”了。对此,她解释道,慢慢上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创新图案内容;如果绣错了不要紧,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绣法,就会绣出充满创意的绣品。同时,她还兼顾丝带绣装饰和实用的作用,除了把它们当做艺术品挂在墙上外,还做成了抱枕、沙发垫、坐垫、手机袋、纸巾盒、零钱包、桌布、钟表等,送给亲朋好友。

因为小小丝带就能绣出美丽图景,新郑“尝鲜”的市民越来越多,还有的人来向她切磋、交流绣艺。赵书信说,向她学习丝带绣的人有二三十个,其中不仅有八九岁的小女孩,还有年近花甲的老太太。谈及为什么那么多人热爱丝带绣时,赵书信深有感触地说,一方面,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容易学习、层次感强、立体感强的丝带绣能够达到装饰生活空间的目的;另一方面,丝带绣绣的不仅是艺术更是心情,能够修身养性,在一针一线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张建中:小风筝,放出无限乐趣

新郑市的风筝界,有这么一位“名人”,不论是对放风筝技巧的掌握,还是对制作风筝技艺的了解,都可谓达到了“痴”的程度,他就是张建中老人。

张建中今年已经66岁了,因为退休前工作性质的原因,现在老人的身体远不如以前了,脊背微驼,行动也不是太方便。但是说起风筝,老人就像是小孩子谈论起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一样,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说起张建中老人对风筝的痴迷,就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末了,当时老人还是郑州铁路局许昌工务段的一位工人,在工作期间偶尔看到别人放风筝很是羡慕,总想着退休后好好放放风筝,过过瘾。1999年,他退休回到家后,对风筝的热情似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淡,不光自己放,还总是想去看看别人是怎么玩风筝的,尤其是想目睹潍坊风筝节这一国际性的风筝盛世。

终于在2002年,张建中在家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第十九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那次去潍坊主要是去开开眼,看看别人的风筝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自己没有带风筝去,也就没有放。”至今,老人说起那次参会的经历,脸上还有丝激动的表情。

自打去了潍坊,张建中对风筝的痴迷不仅仅局限在“放”这个层面了,也开始动手自己制作风筝了。“看别人的风筝做得那么漂亮,飞得也那么高,为什么我就不能自己动手做呢?”有了这样一个念头,老人便买来裁刀、小钢锯等工具开始尝试着制作风筝了。

“刚开始是比着葫芦画瓢,我买了一本关于风筝制作方面的书,就照着上面的方法自己摸索着做了。”拿着亲手做的风筝放飞的那天,老人足足乐了一个晚上。但是,总是不满足的张建中马上就投入到下个风筝的制作中了。现在,老人家里专门存放风筝的房间中已经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风筝,细数下来有20多种。其中最让老人满意的就是,那个由30个菱形小风筝组成的长达600米的菱形串子风筝。据老人说,这组风筝花费了他前后近半年的时间,所有的材料都是别人废弃的一些塑料布!现在,街坊邻居都称他“风筝迷”。

风筝,不仅给张建中带来了快乐,更让他找到了年轻的感觉。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风筝协会的同学听说老人特别喜欢风筝,而且还会做时,就聘请他为荣誉会员,经常组织同学们和老人去放风筝,有时还邀请老人给他们上课。张建中也特别享受被年轻人环绕的感觉:“我放风筝图的就是一个乐字,现在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