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务实河南”清风扑面
校园里的“小卫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务实河南”清风扑面
网民代表为ZZIC揭开了红盖头
我省多地展开旨在改进公职人员作风的活动

本报记者 余英茂

核心提示

7月27日,传媒界专家、政府机关代表及多位网友齐聚郑州,召开“黄河野人网络现象”研讨会。

网友评论说,给一个网友开研讨会,这事恐怕在全国也是头一遭,从侧面反映出河南接纳网络谏言的胸怀。

近年来,在人民网我省网民留言量和书记、省长回复率全国第一,落实数量领跑全国,仅去年,书记、省长就批复、解决了3600多条留言,“网民留言=领导批示”已成为河南网络问政品牌。

新年伊始,我市将会议“打包”,6小时开了7个会,实行7天轮流值班制;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7月起商丘市开展“三治三提”,根治公职人员顽疾;全省各县公安局长、市属派出所所长手机号向群众公布,近半省辖市相继推出“禁酒令”……河南政坛徐徐吹来清风。

8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重磅报道《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河南务实发展静悄悄》,引发热议。8月23日至25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市调研时强调,要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1

网民留言=领导批示

人口大省河南也是网民大省,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干部纷纷“触网”,上论坛、开博客、实名上网、与网友在线访谈,开展网络问政。

省高院继在河南法院网公开裁判文书、庭审网络直播,开通网络问政QQ群之后,7月7日,又开通了微博平台“豫法阳光”,成为全国第一家自建平台的省级法院微博。

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2011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显示,在热度最高的前100个政府机构微博中,河南位居前列。

在网络问政方面,我省积累了一些独创性的经验。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建立网民留言办理工作长效机制。洛阳市出台了《党政机关网上事项办理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党政机关网上不正确和不负责任回帖责任追究办法》,督促有关单位认真办理网民留言;新乡、许昌等市要求留言承办单位在报送办结报告的同时,必须提交《留言承办单位责任书》,以对办理不力、弄虚作假人员实施责任追究;商丘市将网民留言办理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对造成恶劣后果的办理人严厉问责……

人民网有个“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很受网友欢迎,被网民亲切地称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亲民爱民的回音壁。”该栏目的“副省、地市级领导回复量排行榜”显示,截至9月20日,全国回复网民留言数量前十名的副省、地市级地方领导中,看帖勤回帖多的河南地方领导占了4个席位。

周口纪委书记杨正超赴任伊始,就在当地网站致信网友,请公众举报官员违法违纪线索。杨正超上任仅一年多,周口市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案件1300余件,处分1300多人。杨正超依靠群众反腐败的举措,得到了中央纪委的肯定,他被网友称为“超哥”。

2007年8月,网民“昆仑神”“一时冲动”发帖呼吁:洛阳不能再错过西气东输二线。他没有想到,帖子受到洛阳市政府的重视,经过努力,西气东输主干线最终从洛阳经过。经过此事,“昆仑神”也从“爱发牢骚的愤青”,转变成一个“追求责任和智慧的观察者”。

很多郑州网民发现,一个叫ZZIC的ID经常连夜给网友回帖。ZZIC是郑州市委、市政府的网络问政平台,自去年7月17日注册运行以来,已办理了1.4万份网友意见和建议,办结回复率达96.4%。

有了ZZIC,大到城建规划方案的选取,小到电线杆的迁移等民生小事,市民轻点鼠标,ZZIC就会督促相关部门解决。市民陶女士在ZZIC给连维良留言说:我中午12点44分给连书记通过网络留言,反映我母亲存折丢失没有办法补办的事情。下午3点多钟,就有工作人员来电话了解、核实问题。连书记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这么重视,办事效率这么高,我非常感谢!

7月17日举行的“我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建言献策市民座谈会”上,被网友誉为“网络书记”的连维良在“网民留言、群众诉求、人民呼声”和“领导批示”之间画了一个“=”号,明确要求“要把网民留言、群众诉求、人民呼声同领导批示一样对待,而且要按高于领导批示来对待,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网民待遇陡然升级到领导级别的背后,凸显出河南官方对网络问政的高度重视。有感于此,网友“黄河野人”发表了《给力,网友留言=领导批示》、《等号的欢呼》、《网民为党委、政府机关揭牌,新鲜!》3篇博文,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引发广泛关注。

2

“太平官”不好当了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洛阳市召开10万人参加的“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祭出了暗访监督、推进公开、长效问责三把利剑,整治“庸、懒、散、软”等干部作风顽症。

很快,洛阳市建立了17个暗访组,随时随地暗访监督,对发现的责任人一律公开问责。该市领导各自承担的工作和每月的完成情况,市委市政府大大小小的决策,新任县区领导的任职承诺等,都要在报纸上公开,接受老百姓评议。群众举报干部作风问题经查证属实,给予举报人200~1000元不等的奖励,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并属实的,也给予记者奖励。

暗访监督的威力很快显现。今年以来,洛阳市共暗访查处各类问题321个,已有413个单位、781人受到问责,对14名实名举报人兑现了奖金,使机关作风得到有效改善。

眼下,洛阳的干部大多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打开本地报纸要先看看又有哪些干部或部门因被问责而登上头版通报栏、自己或者自己分管的工作有没有登上头版“曝光台”。今年以来,洛阳市已51次在媒体通报工作执行力、作风纪律、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孟津县民政局、城关镇,宜阳县盐镇乡等单位因公开工作落实不力,被公开曝光并限期整改。

今年春节刚过,暗访组发现6个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不在岗或提前下班,相关乡镇党委书记遂受到效能告诫各一次。被效能告诫一次的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不得评先评优,不能作为后备干部,取消年度评奖资格,是后备干部的取消资格,被效能告诫两次,将被免职。

与洛阳市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从7月1日起,商丘市开展了旨在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和作风的“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活动,简称“三治三提”。

该市组成多个监督问责组明察暗访,对问题严重的人和事进行公开问责,并在媒体曝光。活动开展仅半个月,就有28名干部受到处分。

宁陵县逻岗镇宣统委员华敬玺值夜班时脱岗,梁园区水池铺乡党委副书记赵坤程值班期间饮酒,都受到免职、党内警告处分;柘城县交通局副局长王振坤上班炒股,被免职;商丘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主任朱铁庄未及时通知单位领导参加市政府会议,被行政记过并调岗……这是记者在当地媒体看到的公开报道。

以前,这些“小事”都是微不足道的,现在却引发官员丢官罢职,商丘市政府多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记者,这在当地公务员中确实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无独有偶,今年7月15日以来,漯河市郾城区也重拳出击,开展“提升干部作风,提升发展环境”活动,同样剑指官场的“庸、懒、散、软”。郾城区委书记余伟这样阐述活动的意义:“通过治理‘庸、懒、散、软’等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行为,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仅仅一个多月,该区已有59名干部被问责:7月15日,5名科级干部因在会场上打瞌睡、一单位因无故缺席,受到通报批评;7月20日,7名上班迟到的干部被问责并全区通报;8月19日,黑龙潭乡民政所长因为行政慢作为被免职,主管副乡长被停职检查,乡政府被通报批评……

省委督查室主任刘让亭认为,我省虽然处在内地,但各级领导的意识都很现代,领导方式转变走在了全国前列。

3

近半省辖市推出“禁酒令”

3月16日,郑州市委常委会通过《关于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的规定》,禁止公务员工作日中午饮酒。

至此,我省已有郑州、信阳、商丘、开封、济源、许昌、南阳、驻马店八市发布了“禁酒令”。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2007年1月4日,信阳市推出对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的“禁酒令”,并成立督察组雷厉风行地进行检查。“禁酒令”实施以来,违规受到追究的公职人员达300多人,信阳市委书记王铁透露,当地官方仅半年就节省酒类开支4300万元。

随后,南阳、开封、许昌、驻马店、商丘、洛阳等省辖市相继跟进。

官方的禁酒举动,影响了民间与官场的生态。“禁酒令”不仅群众称赞,也很受公务员欢迎。“因为工作关系,现在到哪个单位都是无酒不成席。我们其实并不愿意喝酒,我因为喝酒几次胃出血,但常常身不由己!现在有了‘禁酒令’,我们公务员也有了‘挡箭牌’,我呼吁,官方不但要中午禁酒,晚上也应该禁酒!”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28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呼吁在全国推行信阳的“禁酒令”。提案发起人、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告诉记者:“作为信阳人,我深深感到,‘禁酒令’管用、好用、实用。喝酒除了误事,公款吃喝还引起老百姓反感,官方禁酒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酒风。”

4

不搞“风暴”求长效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老百姓曾这样调侃到政府机关办事的遭遇。多年来,对于公职人员的种种作风顽疾,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整治举措,却常常出现反弹。

记者注意到,同样是为了整治干部作风,同属中部城市的武汉市今年掀起了“头脑风暴”、“舆论风暴”和“问责风暴”。据媒体报道,当地负责人专门对“风暴”二字进行了诠释,就是行动来得要猛、要快,覆盖范围要广,形成席卷之势。

虽然半年多来,洛阳市进行问责的干部人数和力度很大,洛阳市纪委书记刘应安却认为,洛阳不追求“风暴”式的问责,问责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教育人、挽救人,促进工作的落实。

刘应安说,洛阳市每季度都要对被问责的干部和部门回访一遍,发现工作有改进的,还要将其从反面典型变成正面典型。在洛阳市纪委已回访的100多个被问责的干部中,发现有9人工作突出,经调查后,将提前结束问责。

漯河市郾城区纪委书记刘少宏也表示,当地的“双提升”活动将一直持续下去。

我省多地开展的整治干部作风的活动,会不会成为“一阵风”?能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担忧。

在商丘市采访时,记者乘坐的出租车的司机刘师傅就坦言,“三治三提”活动确实是动了真格,就像一场“及时雨”,他感觉经常和司机打交道的交警的工作作风也有了转变,作风也严了,不会再随意罚款了。“可是,我看到报上说,到了年底,这个活动就结束了,那时风头过去,我担心事情又会回到老样子!”

在商丘市梁园区白云街道办事处,前来了解居民医保政策的市民李女士也对记者说:“现在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感觉公务员对待上门办事的群众的态度变得和蔼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到居民区来的次数多了,服务意识也比以前提高了,不知道这样的好作风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

商丘市委书记陶明伦认为,“三治三提”不能定义为风暴,整顿工作作风不是权宜之计,不能就活动搞活动,而要着眼长远,构筑长效机制。

“为什么现在通讯发达了,反而和老百姓的交流少了;交通便利了,反而和老百姓的距离远了?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思考。开展‘三治三提’活动,处理人不是目的,活动的最后结果是,全市将出台优秀单位的争创标准,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守则、行为准则,最终在商丘形成‘听到老百姓的埋怨、指责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把为老百姓办实事当做一种乐趣,把老百姓的称赞当做最大的荣誉’这样一个小环境。”陶明伦如是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