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环境“晴雨表”在这里出炉
美报废卫星
已坠落地球
男篮亚锦赛 中国今晚冲冠
新能源热能转换
供热装置项目开工
“翼装侠”成功穿越天门洞
专家学者登封
论剑嵩山文明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早日实现北三环畅通
去省博免费看
书画精品巡展
广播精英聚首绿城议合作
普京将参加
俄总统选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环境“晴雨表”在这里出炉

本报记者 成 燕

衡量水质的指标——COD和氨氮是怎么“出炉”的?空气质量日报是怎么监测出来的?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原西路的郑州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实地探访。

这是一幢四层白色小楼。尽管面积不大,但它拥有30多个实验室,可以监测涉及水、气、土壤、固体废物、噪音、震动等领域的100多个分析项目。应该说,这座小楼见证了绿城环境的沧桑巨变,为全市环境管理提供着强大的技术支撑。

“先到四楼平台看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在环保系统干了近30年,副站长张玉峰早已习惯爬上爬下采集数据样本。顺着一个陡峭铁梯,记者跟随他爬上顶层平台,只见这里安放着7台不同型号的采样器。“它们可以分别采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悬浮物等,以及雨水中的酸性物质,然后通过管道连通到实验室的系统平台进行复杂的分析。”张玉峰介绍说。

随后,我们又来到空气自动监测室。狭小的房间里摆放着4台精密分析仪,跳动的屏幕显示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指标的最新分析数据。在对面机房里,也摆着几台分析设备和电脑。“我市共在高新区、烟厂等处设置了9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这些子站通过网络系统适时把最新数据传输到中心站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每天中午12点,最新的空气质量日报就出来了。”说着,工作人员小裴点开了9月份空气质量数据:9月1日至22日,郑州城区一级(优)天数达7天,其余全为二级(良),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除了空气质量,水质也是重要监测项目。在二楼中心实验室门口,一排排装着不同断面水样的白色塑料桶颇为引人注目。记者细数了一下,有150多个。“这还不算多,要是在月初出报告期,水样桶能摆满走廊,最多时一天化验200多份水样。”实验室负责人说。在COD化验室,工作人员正把处理过杂质的水样放进一个个锥形瓶。他们告诉记者,化验水质要经过加入试剂——加温——滴定——综合计算分析等多个步骤。“最多时,一份水样要化验109个指标和数据。”

“这只是室内处理部分,最辛苦的是外采人员,即使遇到大风雪也要定期到郊外河流断面采集水样,有时还要现场进行化验分析。在重点监测企业,监测员还要身背仪器爬上几十米高的脱硫设备采集分析烟气样本。”张玉峰说。

是的,当我们抬头悠然看到蓝天白云时,可否想到,成千上万为改善郑州环境质量而默默奉献的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