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村民失窃报警
被扣“和谐奖”
陈光标开个唱“暴力”了谁
“车载菜市”
不一定都在周末
谁给了茅台
“逢节必涨”的底气
“人人都是……”的现实思考
作为商品的汽车为何没有“三包”
杜绝执考泄题事件捍卫公信底线
多些创造性的“基层设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谁给了茅台
“逢节必涨”的底气

谁给了茅台

“逢节必涨”的底气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茅台涨价了。”临近国庆,白酒消费的旺季也随之到来,在五粮液和洋河股份宣布提价后,发改委再度约谈茅台等白酒厂家,要求不能再涨价。然而没几天,茅台的市场价格依旧出现了上涨,于是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茅台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发改委约谈了。在油价居高不下的市场背景下,发改委不去找石化巨头约谈,而是再次对这一高档白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实在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无关民生的高端奢侈品价格的涨涨跌跌,为啥能引起一个部门乃至公众的强烈关注?

当然,对此次约谈,经济学家许小年在微博中称为“流氓行为”。有企业家也称,“市场的问题,需要市场解决,违背市场规律的约谈是解决不了的。”也就是说,资源是有限的,而众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怎么面对无限的需求?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谁出价高,谁就可以得,这就是市场最大的公平。

所以,站在市场的角度看,茅台这样的高端商品,谁有钱谁就可以买、谁就可以喝。茅台涨价属于合理的市场行为,老百姓没有道理说三道四,当然,发改委道德层面的约谈,更是一厢情愿之举。

然而,茅台果真与老百姓没关系吗?问这话有人可能笑了。凡是智力正常的成年人都知道:除非公款消费,喝茅台的不用买茅台,买茅台的从不喝茅台。这就注定了主要有两种人在买茅台:不花自己钱的人,花自己钱的老百姓。干什么用的?请客送礼。

因此,茅台作为一种高端且有特色的“特殊商品”,消费弹性不大,价格变化对销量的影响小之又小,在这种异化的“刚需”面前,一般价格逻辑必然赋予其“逢节必涨”的能力,也可以说颇有趁“节”打劫的意味。

其实,茅台酒牵扯的事情今年尤其多。年初,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巨额公款购买高档茅台酒事件被曝光,接着,又有广东电信员工实名举报高管买茅台供内部消费。到如今,大家知道了,不仅大国企如此,各部门的酒桌上只要客人达到一定级别,茅台是必备之物。

茅台酒也许是无辜的,但在不规范的权力和畸形消费环境中,民间依然给它起了一个“腐败酒”的绰号,并且与特权、滥用和贿赂联系在一起,于是声名远播的茅台酒成了“涨价酒”、“腐败酒”,一次次在涨价的同时背负骂名。

所以,包括茅台在内的白酒企业一次次肆无忌惮地涨价,根源不在于所谓的市场,也不在于发改委狐假虎威的恐吓。这些高端酒企清楚地知道,只要社会权力一天不规范,天价白酒涨价的脚步就一天不会停息,哪怕毁了这坛好酒。

南 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