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兴路着力建设幸福家园
推动司法行政工作
化解矛盾
他是行家里手
计生工作
她有沟通秘籍
农口干部赴川取经
爱心在社区涓涓流淌
金水构建多层面社会化养老格局
牵线搭桥促进就业
“亲情工作法”暖人心
“孵化”4139名小老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居家养老为主 社区养老为辅 机构养老为补
金水构建多层面社会化养老格局
“社区养老院” 拎包即住真方便 “社会养老院” 为弱势老人“兜底”

本报讯(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李静)家住天下城社区的寿化山夫妇已是80多岁了,三个子女均已在国外定居。自从申请了金水区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以来,老两口可满意了:服务员每天定时来搞服务,洗衣、买菜、做饭、交水电费等家务活全交给服务员打理。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水老人心情儿格外香。一个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的多层面城区社会化养老格局成为福祉金水老人的幸福源泉。

“家庭养老院” 不离家有人管

“家庭养老院”是金水区针对辖区65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和子女不在本地的“空巢老人”开出的“订单服务”模式。

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养老服务队伍,对生活在社区的老人,根据不同需求,定时上门提供生活照料、家政等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今年以来,该区又将服务范围半径向农村社区延伸。

“家庭养老院”,乐了两代人。李翠萍是同乐社区的一位下岗女工,当上金水区社区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员后,自己有了不高但稳定的收入,又解决了空巢老人生活的燃眉之急。

“社区养老院” 拎包即住真方便

托老站,这个独特而温馨的所在让不少“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社区养老服务,这是金水区老有所养的又一模块。

社区托老站在资金投入上,以政府为主,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在经营运作上,采取政府补贴和低偿收费相结合的形式,向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日托、就餐、康复、娱乐等服务,行动方便的老年人不仅可以“拎包即住”,而且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又驱散了几多寂寞。在人员配备与管理上,以专业服务人员为主,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托老站28个。其中,由社会养老机构托管运营的有5家。

“社会养老院” 为弱势老人“兜底”

社会养老机构包括农村敬老院和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两部分。对社会养老机构他们坚持一手抓扶持、一手抓规范。首先,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实行免税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其次,严格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有关规定,制定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标准,每半年集中检查一次。目前辖区内有农村敬老院1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6人;民办老年公寓5家,安置老人480余人。

通过三种模式的尝试、运转和扩展,全区先后有107名孤寡老人和1366名“空巢老人”享受到养老服务,有5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