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撤销评比表彰项目 拔“毛”还需去“皮”
天价“搓板路”背后有多少失察
一些地方保护伪劣品
“离婚计算器”是一个善意的婚姻提醒
“农民工进大学”求解“上升焦虑”
“三狂州长”催促官员财产公示
权力在寺庙与水利之间为何选择错位
职业砍价师
好一个“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硬汉”李林森的取舍观
让人动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价“搓板路”背后有多少失察

投资87亿多元建设的甘肃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通车约半年竟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害,部分路段不得不铲除重铺。这条高速公路,被当地居民称为“豆腐渣工程”。

本该光滑平整、直通无碍,却大坑连小坑,满目疮痍,形如“搓板”,这条被称为畅通甘肃东大门的“发展之路,希望之路”,在当地居民心中,显然已经变成了发愁之路、失望之路,实在令人痛心和悲愤。

天定高速公路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张志勇说,修路时所用材料,就单项而言都合格,但因为大都处于质量标准的“低限”,累积起来可能就会引起一些问题。既然单项合格,为何累积起来出问题?又为何处于质量标准的“低限”?所谓的低限,也许就是不合格的委婉表达。即便合格,但处于质量低限,既拷问施工方的职业道德,也拷问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

张志勇称,沉降问题与地质构成有关,“一些路段基础偏软,修路时一次性完全处理好很难”。这就是咄咄怪事了,地质构成是客观存在,工程如此重大,投资如此浩大,怎能不详细调研、全力应对?如果未雨绸缪、科学施工,何须等到沉降了才抱怨地质构成?

原本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管部门都不应缺席,应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监管。如果监管有效,也不至于出现通车半年就大修的怪事。还可以追问的是,对这样一个问题公路,究竟是如何验收通过的?豆腐渣工程的背后,豆腐渣监管隐约可见。

道路破损可以修,形象损失难补救。“搓板路”的背后,从施工到监理,从技术到管理,到底有多少失明、失察、失守,还期待有关部门能彻查。 秦 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