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天宫升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等你 神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宫飞天
苍穹之约
我等你 神八
神八发射前 天宫一号将降轨
“天宫一号”完成火箭推进剂加注 发射进入倒计时。
火箭起飞 1
程序转弯 2
助推器分离 3
一级发动机关机 4
一二级分离 5
整流罩分离 6
二级主动发动机关机 7
器箭分离 8
展开太阳电池翼 9
发射成功 10

天宫飞天

苍穹之约

目标:

天宫11月拟与神八对接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将于9月底至11月中旬进行,其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将完成两次交会对接。

昨天下午,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了任务的基本情况。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拟于11月中旬进行,相继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交会对接。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后,经两次变轨进入高度约为350公里的近圆轨道,进行在轨测试。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天宫一号降轨至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交会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天内返回地面。天宫一号将升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任务:

太空里进行三方面实验

高光谱成像仪将服务百姓生活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宫一号上共安排三方面空间科学实验,试验成果或将对百姓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张善从说:“在天宫一号上面安排的是地球环境监测、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环境探测试验。”

“天宫一号在地球环境监测方面安排了一个高光谱成像仪,这项空间科学实验对百姓生活将带来积极影响。”张善从说,光谱成像仪对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以及解决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能发挥作用。“如大气的污染情况,国家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海洋资源分布,以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情况等,都可以通过高光谱成像仪进行探测。”

张善从表示,空间应用试验最大的难点在于,每次试验都是第一次,产品可重用性低。“开展试验的机会非常难得,资源也很有限。”

据悉,天宫一号入轨后,将把所获取的数据提供给相关科研单位,以供开展各领域的应用研究。

载人空间站邀您共做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将向全国征集载人空间站应用项目建议,各方人士都有机会参与未来中国载人空间站实验。

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在太空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有人空间站。张善从说,在空间站上开展大量科学实验,是建设空间站的终极目标。

张善从表示,目前已对空间站建成后将要开展的科学实验进行了规划,主要有空间地球科学与应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天文和空间应用新技术等八个领域的应用任务。

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期将发布《载人空间站工程应用任务指南》,向全国征集项目建议。“各科研单位、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将有机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实验中来。”

探秘:

中国结随天宫遨游太空

天宫一号将给太空带来怎样的中国色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天宫一号搭载一枚中国结飞上太空,把浓郁的中国风情带入浩渺太空。

“我们把传统的中国文化融入到天宫一号里面。”白明生说,中国结挂在实验舱中,届时全世界都可以通过摄像机镜头看到这一美妙图景。

“在考虑搭载物品时,设计团队有很多想法,但中国结这一设想得到了认同。”白明生说,“我们认为,中国结上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它所代表的平安、团圆、祥和的寓意,也恰好代表了研制团队对天宫一号和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美好祝愿。”

彩色内舱让航天生活更舒适

白明生说,2009年年底,天宫一号在风雪中进入正样研制阶段。通过优化设计,天宫一号在重量上积累了一定的余量,这就意味着,“天宫”里可以放置更多的供航天员使用的物品,这让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更为舒适。

此外,舱内的色彩也进行了调整。“航天员上天后,失重的太空环境,将使人失去方向感。”白明生介绍说,“巧妙运用色彩变换,可以在舱内为航天员营造出天地之间的氛围。”

天宫一号内部采取了考究的颜色设计,地板的颜色呈深赭石色,有“地”的稳重感,舱顶运用了柔和的灰白色,避免了纯白色对视线的刺激,有“天”的轻盈感。“天”“地”之间的过渡色介于两者之间,不同色块的运用,使舱体成为一个独立有序的小世界。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发

我等待 等待那深情一吻

我是天宫一号,我从茫茫大漠而来,向浩瀚苍穹而去!

2011年9月29日,这个美丽的秋夜——我来了,带着一个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飞天梦想,来了。

这梦想,几乎与她沧桑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飞天壁画”上的婀娜身影;从战国时期屈原面向长空的“天问”,到明代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火箭开始人类飞向空中的首次尝试……

仰望长空,勇敢而浪漫的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太空的幻想和思考。

万户最终没能摆脱地球的引力,陨落在苍茫大地上。而飞天之梦,却始终未从这个民族的梦想中消失。2003年10月,弱水之滨那个胡杨如金的季节,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远叩太空,中华民族千年梦想一朝得圆。

2008年,又是金秋之际,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打开神舟飞船的舱门,漫步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到2008年翟志刚漫步太空,中华民族在16年间完成了3次载人航天飞行,并走到了尝试空间交会对接的今天。

此刻,伴随着愈加宏伟的民族抱负与科技理想,这梦想将如血液般支撑起我两年的太空生命。

我来了,我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航天路延伸至天际。

从神舟到天宫,中国航天人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稳。回首过往征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已然行程过半。

而我,将在浩瀚长空与英魂天地相望:航天人永生,航天精神不朽!

我来了,带来中华民族和平利用太空的希冀。

今夜,带着古老的梦想、先辈的期待、人类共同的热望,我飞离地球。没有阴霾乌云遮挡,天空更加清澈透亮;从350公里的高处回望:蓝色地球展现出别样的美。

展开羽翼,平复情绪,巡轨而游……我将在浩淼太空等你——神舟八号。

我等待,等待着这深情一“吻”。

这一“吻”,凝聚着成千上万航天人的智慧和心力。茫茫太空中,高速运行的我将与同样飞驰而来的你亲密相会,浪漫相“吻”。千万里,你逐我而来,这一“吻”,须要严丝合缝、不差毫厘。

我紧张,也淡定——我的身后,有无数中国航天人伸出双臂稳稳托举。

这一“吻”,拉开了中华民族太空探索的新阶段。我们的成功交会对接,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对这一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将为未来组装大型空间站,乃至实现载人登月奠定重要基石。

何其荣幸,我们的这一“吻”,将把中国人的航天事业推至一个崭新的高度!

如此浪漫,又如此沉重;如此甜蜜,又如此短暂——

我们并肩运行10余天后,你将返回地面,与我相别。而我的等待,还将继续。

我等待,等待中华民族下一次探索太空的腾飞。

神舟九号、十号将追随你的脚步与我相会,他们或许还会带来我期待的朋友——勇敢的中国航天员。

我等待,等待科学的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我所担负的科学试验获得成功并得到应用,人类的生活将有怎样不同?

我所熟悉的科学家曾告诉我:太空将改变人类的生活。

仅一个我随身携带的高光谱成像仪,就可以让国家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勘探和利用,人们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我期待,空间科学的和煦阳光,终有一日洒满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等待,等待中国梦圆太空。

8.5吨,两舱相伴——与已有的空间站相比,我还是浩淼太空中来访的一个“小个子”。与中国稳步发展、跨越前进的航天之路相比,我只是中华民族太空探索之路上的一小步。

而这一步,又是如此意义非凡——

你我所实现的交会对接,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

是的,那一刻,我早已退出中国的追天之旅,然而苍茫宇宙,将留下我奋力燃烧生命的绚烂痕迹。

苍穹为证,繁星为证。

神舟,神州——

为了那一刻的来临——我,在太空等你。

实录天宫一号发射全程

我们的记录,是从发射前4小时开始的。等待漫长而又短暂。每一秒的消逝,都朝着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奔向天宫的时刻近了一步。

负4小时:戈壁清风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已经做好各项准备,大屏幕上显示着发射场实况图像和气象状况。

17时2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人员开始撤收火箭上的水平测量仪和电缆。随后,火箭上的所有设备电源断开,用于火箭自毁的引爆器和爆炸器的插头开始连接。

负3小时:火箭封舱

火箭进行状态检查,清理舱内人员和物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测试发射指挥员离开测发大厅,与火箭测试发射各系统人员一起乘车前往发射塔架。他们将乘电梯到达塔架第9层,从上往下逐层检查,并将在2小时准备指令下达前,结束检查返回测发大厅。

负2小时:射前准备

负2小时准备口令下达以后,发射各系统进入射前程序,开始给火箭供电,装订飞行程序,并试运行程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窗口前沿时间为21时16分00秒,天宫一号按计划将瞄准窗口前沿发射。

负60分钟:静候点火

60分钟准备口令已经下达,发射塔架的第四组回转平台已经打开。

20时50分,第三组回转平台打开,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托举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紧紧依靠着高大的发射塔架,完整展现在人们面前。

21时7分,北京飞控中心零号指挥员宣布:发射点火时间设定为21时16分00秒。

21时11分,发射进入负5分钟准备。

1分钟准备;30秒——

发射升空:天宫入轨

10秒倒数:10、9、8、7、6、5、4、3、2、1……

火箭起飞的巨大轰鸣,排山倒海般压向四周。刚刚还一片静寂的发射场和戈壁滩,一下子被震天撼地的声响填满。

火箭缓缓上升,越飞越高,越飞越快。

火箭慢慢消失在人们视线中,航区内的各测控站点陆续传来报告:“发现目标,飞行正常。”2分钟之后,火箭一二级分离,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21时20分,整流罩分离,抛整流罩。

21时24分,二级火箭主机关机,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内,大屏幕不同角度切换天宫一号飞行器在空中的情况,前方不断传回“一切正常”的声音。

21时26分,天宫一号与火箭成功分离。

21时28分,天宫一号:帆板展开正常。

21时36分,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天宫一号入轨。

21时38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