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画家韦选毅捐书老区
我省版画作品集中展示
河南原创舞剧《太极》启动
艺术殿堂免费参观
民营文化团体
投身公益事业
在韩开幕
我的生命就在舞台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的生命就在舞台上
——访中国豫剧节“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金凤
马金凤接受采访时清唱《穆桂英挂帅》

本报记者 秦 华 文 唐 强 图

中原文化•人物

“昵称剧坛寿星,美誉洛阳牡丹。她因豫剧而年轻,豫剧因她而璀璨。她拥有四代观众,她寄托着五大名旦的历史挂牵。马派艺术溪成河、河成江、江成海,她仍然在挂帅。她演绎着九旬登台的梨园神话,她是不老仙。”这是28日晚第二届中国豫剧节颁奖典礼上,组委会授予豫剧泰斗马金凤“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时的评价。

这位年近90高龄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老艺术家,以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对于戏曲的痴迷和热爱。

感谢各界厚爱

早就听说马金凤虽是国宝级艺术家,但对人极慈爱谦和、没有架子,总是替他人考虑。记者采访马老时,才体会到这些评价绝非溢美之词。28日上午,我们按照约定时间敲开了马老的家门。一进门,满面笑容的马老就亲切地拉起了记者的手:“外面下雨了,没淋着吧?你们来采访我,谢谢你们对我和豫剧的关心。”

“这次获得豫剧节终身成就奖,是党和人民对我的鼓励和肯定,我十分开心和感动。”马金凤说,她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和沧桑,政府和人民大众的深情厚谊使她明白,只有唱好戏才能回报这种厚爱,这次的奖项,是对她80年艺术生涯的肯定。

一生痴迷戏曲

6岁登台,马金凤唱了80年的戏。如今,耄耋之年、儿孙满堂的马金凤,原本可以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然而她依然活跃在舞台和讲台上,为传播发展豫剧尽力。

“母亲将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了豫剧艺术上,她的眼中只有戏。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在洛阳,我常年跟姥姥一同生活,一年也只能见母亲3天,那时候我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将戏看得比自己的儿女还重要。”在马金凤的女儿马汎浦看来,母亲对于戏曲的迷恋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为了唱好戏,母亲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她非常重视保护嗓子,烟酒不沾,从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她的‘金嗓子’绝非天赋,而是从痛苦的磨炼中得来的。”

“母亲不止一次对我说,能为群众演戏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只要是为群众演出,不管多远、多累,条件多么艰苦,她从不推辞。只要是戏迷有要求,母亲都尽量满足,她不止一次只为一个戏迷表演,那种认真劲儿谁见了都很感动。”“如果是晚上6点的演出,母亲从下午2点就开始化妆,一化就是3个小时,然后换好戏服,一直站着候场,因为母亲的戏大多是压轴曲目,所以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她从来不喊累。”

听到马汎浦聊起这些往事,马金凤老人竟有些羞涩:“我的生命就在舞台上,戏迷们在台下听我唱戏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女儿说的这些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这都是应该做的。”

提携年轻演员

“我从小就学戏,非常了解找到好老师学习挺不容易的,所以现在只要是有年轻演员来找我指点,我都是有求必应,有啥教啥。”马金凤说,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她有责任将自己一生所学倾囊相授,“不管是本省的还是外省的,只要是真心想学戏的,我都会认真教。”

“如何把老中青三代的力量结合起来,甚至帮助年轻一代超越我们,把豫剧艺术传承下去,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马金凤说,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培训班,请造诣较深的老艺术家分期分批地授课,使年轻演员能系统地学习到表演技法。

对于年轻演员,马金凤语重心长地告诫:“一定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向人民学习,一定要心里装着观众。一个演员演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自己有没有生活体验,艺术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大到演戏风格,小到一个眼神,都是从生活体验中得来的。”

马金凤尤其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现在演出条件好了,室内演出时都配有无线话筒,但是年轻演员一定不要忽视基本功的训练。演员们经常下乡村、社区等基层演出,室外演出往往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这就需要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即使没有话筒也能让观众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马金凤老人托本报记者转告关心她的戏迷和读者:“我的身体一直很好,眼不花耳不聋,请大家放心,碰到合适的机会,我还会再登台为大家演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