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厂路 电厂路位于中原区东北部,南起秦岭路,北至电厂南路,全长3600米,宽25米。1955年建路,它的北端有郑州火力发电厂(又叫363电厂),南端有郑州热电厂(既供电又供热),故名为电厂路。1963年又将东连秦岭路,西至现今的西环路,长1300米,宽10米,位于363电厂南侧形成的路命名叫电厂南路。2004年,随着秦岭路扩宽延伸改造工程完工,将电厂路并入秦岭路,仅保留电厂南路,作为一个永久纪念。郑州火力发电厂和热电厂的先后建设,标志着郑州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以两座电厂先后命名的电厂路和电厂南路是最好的见证。 郑州火力发电厂:新中国成立初,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中央决定将郑州建成轻纺工业城市。扩大电力建设已成当务之急。1950年5月,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燃料工业管理总局开始负责选址郑州西北郊,贾鲁河东岸,京汉、陇海西铁路之间,南阳寨车站西南2.5公里处建一火力发电厂,从勘测设计都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这个项目为当时苏联援助我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代号为“363”,又称“363”电厂。1952年12月7日破土动工,1953年10月正式发电,装机容量为2×0.6万千瓦、3台35吨煤粉炉。1956年发电容量增加到1.8万千瓦。郑州火力发电厂1979年10月并入郑州热电厂,改名为郑州热电厂发电所。现在的电力工业系统已无其名。但是,它对郑州及河南、乃至中南的工业发展及电力建设却有过重大的贡献。 郑州热电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央为加快河南工业建设速度,确定在郑州西郊工业区筹建热电厂,1955年开始,选址北临陇海铁路线,南靠印染厂,东与秦岭路纺织器材厂为邻。1956年3月15日破土动工,热电厂是个新型的亦是郑州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厂,既可供电又能供热。由我国自己设计施工和安装,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提供机器设备并在其专家帮助下,于同年9月15日开始安装设备,第一台机组于1957年2月基本安装完毕,10月11日正式移交,并网发电,同日举行了庆祝典礼大会。前4期工程由国家投资,共安装8台机9台炉,装机容量达11.6万千瓦。 20世纪90年代初,第5、6期扩建工程分别由香港诚利有限公司、河南省豫能公司、河南省建设投资公司三方投资,3台20万千瓦国产燃煤供热机组分别于1992年、1993年和1995年投产发电。1992年1月正式注册更名为豫港合资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电力系统第一个豫港合资企业。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