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统花轿抬出现代新生活
农民朋友购车忙
留住那些渐渐消逝的民俗奇葩
流感流行季来临
武汉“红楼”印象
考研今起正式网上报名
煤矿安全“啄木鸟”
十条道路绿化差被点名
《河南人图谱》邮政贺卡首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统花轿抬出现代新生活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文/图

7日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侯寨乡西郭彭咀村“80后”小伙儿郭江涛选择这一天与心爱的她喜结连理。一直向往传统民俗婚礼的他,把婚礼策划交给了须水镇小寨村的花轿团团长李志业。

一大早,一匹头戴大红花的大白马就神气地站在了新郎家门口,其后依次站着两排全副武装的“御林军侍卫”、花枝招展的“丫鬟”和喜庆的唢呐乐队,迎亲队伍的最后停放着一顶红色的大花轿(如图)。李志业和8名轿夫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商讨着迎亲的细节。

“吉时已到,新郎准备迎接新娘!”9时16分,喜庆的唢呐声和迎亲礼炮响起,新郎官潇洒地跨上高头大马。同时,李团长也装扮一新:头戴红圆帽,脸扑胭脂粉,嘴上贴着一撮俏皮的胡子,手拿一把大红扇。40余分钟的迎亲过程中,他不停舞动着扇子指挥队伍前行,还时不时地扭着身子来个大跳,把围观的群众逗得哈哈大笑。

“在须水,只要提起小寨村的李团长,没有不知道的。”迎亲仪式结束后,一名轿夫告诉记者,李志业在须水镇的名声可谓响当当。他的名气大,跟他的花轿团是分不开的。2007年,他把花轿队带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来自全国的40多支花轿队竞技,他代表的河南队一举夺冠。从此,老李的团队也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河南花轿团”。

“我爱这一行,不仅图个高兴,还能锻炼身体。你看,我今年已经64岁了,还能一跳半米多高。”李团长说,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村长让他组织一个花轿队热闹热闹,他就扎了一个传统的四人抬花轿,组织一帮村民操练起来。李团长笑称,本想着玩玩就算了,没想到乡里乡亲相中了他的绝活儿,村里不管谁家办喜事总爱叫上他的花轿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