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简历门”既是机密也是奥秘
知识分子不是街头混混
“能干”局长落马的警示
保持公民行动的勇气和能力
穷县戴上“百强”帽
“微公益”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辨证统一的
乔布斯神话背后是一种文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简历门”既是机密也是奥秘

9月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河北馆陶县29岁青年闫宁出任代县长一事。说的是,“闫宁同学”生于1981年,1999年9月即以“红小鬼”身份参加工作,且三年里曾经获4次升迁……笔者就此写过一篇时评,因为种种原因,稿子没有发出来。但我坚信,此类稿子总会有“老曲翻唱”的机会,因为类似被“瘦肉精”催熟的官场少年一定会层出不穷的。

果不其然,远在陕西的“薛冬同学”与“闫宁同学”来相会了——10月10日《西安晚报》报道:近日,陕西蓝田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关于小寨镇政府党委委员薛冬的一则政务公开信息招来不少群众质疑。因为,按照薛冬的年龄推算,他小学到大专毕业仅用10年时间,15岁就在蓝田县水利局工作……针对此事,蓝田县相关部门已展开调查。

现在各种各样的“门”颇为时髦,我们也可以把这两条及其近似的新闻浓缩为“简历门”吧!

“‘简历门’确实有点神秘”。尽管英雄不问出处,有志不在年高,但这些官场上的少年英雄的简历还是多少有点“穿越剧”的味道,不得不给任何人以任何的想象空间,“少年英雄”迅速升迁太给力,太雷人了——15岁,这是正在读初中的岁月,而“薛冬同学”已经高就蓝田县水利局了;18岁,这是绝大多数莘莘学子为高考而打拼的年龄,而“闫宁同学”已经是临漳县狄邱乡的干部了;29岁,这是绝大多数“似立未立之年”大小伙们或为千军万马考公务员所累,或为啃老逼老买房子成婚所困,或为“被剩男”、“被剩女”所恼。而“闫宁同学”、“薛冬同学”已经像“天宫一号”一样自由挥洒在官场的太空上了。因为反常规,所以反应激,这乃人之常情。

“‘简历门’因为神秘所以才是机密”。当初,“闫宁同学”的简历曾经是作为机密秘而不宣,因为神秘本身蕴含机密,中国新闻网中还有一个核心之核心提示:“据悉,闫宁父亲曾任永年县政府办副主任、供电局局长,闫姓近亲属中有两个厅级和三个县级干部。”“薛冬同学”背后有没有发挥巨大作用的“大葱”,笔者不敢枉论,只能哈哈哈,大笑三声吗!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为了权力的“春药”,为了显示自己的年少有为,就要绞尽脑汁涂改自己的真实年龄,这首先是对父母亲的大不敬。“老黄瓜上刷绿漆——装嫩”可以理解,但非要赖在娘胎里多待几年,也不怕累着自己的生身母亲啊?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看,再不需要多一个字乃至多一个标点的评论了! 党贺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