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集市  吴明
明 远 路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鲁 峰

孙方友

鲁峰先在广东一家牛仔裤工艺厂当学徒,干了半年,刚学会手艺,不想工厂就倒闭了。

鲁峰凭着技术进了另一个厂子,不料干不到两个月,刚进的厂子也倒闭了,由于经济危机,鲁峰一连在新塘干了4个厂,倒闭了3个。后来,鲁峰就去了东莞一家制作牛仔裤的厂子,计件算薪,一个月能挣四千多元,鲁峰很满足。

鲁峰是我们镇上人,家里兄妹三人,父亲多病,他又是老大,家庭重担基本就落到了他身上。鲁峰的父亲叫鲁全来,原来是个船工,在颍河里摆渡。摆渡是个苦活,冬天里河风刺骨,掂篙的手上常有水,见风就成了冰。夏天河道里没遮拦,毒太阳能把皮肤晒焦。鲁全来撑了大半辈子渡船,老了身上全是病。记得鲁峰娘是个比较丑的婆娘,常去镇卫生院妇产科里帮人洗产泡,血血水水的,用一个白色的瓷桶拎到颍河里洗涮,洗一桶两元钱。鲁峰就是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现在每个月能挣四千多元钱,那简直是一步登天了。他头半年的工资除去花费全寄回了家,让家人还清了自己上学时拉下的债务,然后就每个月固定寄回500元钱,剩下的全攒着。

通过几年的努力,鲁峰攒了一笔钱,他原想用这笔钱干点儿其他事情。比如辞去工作租个店做买卖,发展自己的事业。不想这时候,他爹却执意让他回家盖房。原因是他家的老房太破了,而且周围邻居全将旧房翻了新,将他们的老屋夹在中间,一看就是“第三世界”。市电视台每拍农村变化,总将他们的老屋做陪衬,直接影响了他们家的声誉,连弟弟的婚事都因此而告吹了!万般无奈,他只好先放弃自己的宏伟计划,回到镇上将旧屋扒去,盖起了几间新式平房。

钱虽然没有了,但毕竟有几间新房立了起来。房子盖起了,外人并不知道鲁峰没钱了,都还以为他在南方挣了大钱,于是,媒婆就找上了门。这一下,鲁峰真有点儿措手不及,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在老家找对象。他的计划是在厂里找一个志同道合又有同等学力的打工妹,并且曾物色过一个四川姑娘,只是刚接触两次人家换了厂子,从此劳燕分飞了。他原想等攒下一笔钱后先立业后成家,不想现在钱刚刚变成房媒婆就跟来了。媒婆是镇东街的一个寡妇,能说会道,爱做善事,常给人拉纤搭桥。媒婆说的是镇北赵村一个姓赵的姑娘,并将那姑娘夸成了一朵花。鲁峰好奇,答应先见见,便随媒婆去了赵村。不料鲁峰一见那姓赵的姑娘,笑了,原来是他的初中同学赵雅云。

赵雅云这几年也在外打工。她一见鲁峰,也笑了,说媒婆真会摆迷魂阵,只她一人明白,将我们两个全蒙在鼓里。鲁峰说咱俩见面好有一比,这才叫“一见如故”。赵雅云说应该叫“一见如初”。这下,二人笑得更尽情。鲁峰知道她初中毕业后就再没上学,也是因为家庭条件太差。赵雅云上初中时很一般,不想这几年不见竟出落得像换了个人,鲁峰就觉得自己有点配不上她了,自然很乐意。赵雅云说,你比我学历高,又在南方挣到了钱,俺怕配不上哩!鲁峰说:“比你多上几年学是实,在南方挣了点钱也是实,只是眼下文凭不顶钱了,挣的钱盖成了房了,你我也平等了。你若不嫌弃,咱就一同去南方发展。但有一条提前说明,你我两家都底子薄,若咱俩结合,是弱势对弱势,肩挑两个困难的家,要比别人付出的多才能改变现状,不知你怕不怕?”赵雅云说:“我穷惯了,再穷也不怕!”鲁峰说:“只要不怕穷,才能变富。”二人越说越投机,最后达成了协议:先一同去南方,两年后再谈婚论嫁。

几天后,赵雅云就随鲁峰去了东莞。

两个人本想到南方大干一场,不料刚到东莞,鲁峰的父亲鲁全来终于没熬过病魔,离开了人世。鲁峰得知消息,急忙拐马回去尽孝。连待客和来回的路费,花了好几千元,拉的全是饥荒。埋葬过父亲,又急急赶回东莞,不想厂方嫌他连着两个月不上班,给除名了!没办法,他只好带着赵雅云另找厂子。怎奈正赶上世界经济危机,厂厂裁员,他们跑了几天,也未能找到工作。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厂,人家却要他不要赵雅云。没办法,他只好进厂先干着……

鲁峰对赵雅云说:“你看,由于咱们底子太薄,一点儿也经不住折腾,多脆弱呀!”赵雅云说:“要不,咋叫弱势群体呢!”鲁峰说:“看来,咱们俩真是苦命人!”赵雅云却不以为然,笑道:“苦不尽甜怎来!”

鲁峰一下抱紧了赵雅云,泪流满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