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慈善有爱 爱心无价
市动物园升级改造
130只猴子大搬家
郑州地铁订单揽才
首签355名在校生
教育优先发展 件件实事暖民心
火车站地区拟建
全国一流站区
1015停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慈善有爱 爱心无价
——记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董事长李香枝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董事长李香枝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图

10月,满是叠翠流金,10月,满是橙黄橘绿,10月的郑州,一幕幕温馨在接连上演,温暖着人们的心房。大爱无疆,大音希声,阳光慈善,温暖郑州。

“我会继续我的事业,也会继续履行我的诺言,我想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感受到爱的温暖。”

2008年,郑州市第一个慈善日,李香枝女士捐款50万元;

2009年,郑州市第二个慈善日,李香枝女士捐款60万元;

2010年,郑州市第三个慈善日,李香枝女士捐款100万元;

2011年10月15日郑州慈善日活动,李香枝女士再次捐款100万元。

李香枝——这位历经艰难坎坷走向成功的巾帼女杰,投身教育事业将近20年的坚强女杰,从郑州市第一个慈善日开始至今累积捐款已达310万元。这个平凡的女人,用她的实际行动在不断感动着你我,履行着她回馈社会的诺言。

李香枝,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董事长。她从事教育事业近20年,是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市政协委员、郑州市二七区人大代表、郑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她还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曾荣获河南省第六届“十大女杰”、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女杰”、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创业”之星、河南省“巾帼科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困难面前,没有低头,匍匐前行,换来了今天事业的成功;荣誉面前,没有骄傲,成就事业,回馈社会。李香枝心中装着一个大社会,心里想着一个大事业,心怀一个大责任,也正如她所说的“一生做好一件事——教育”那样,从投身教育事业的那一天起,她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理念:上要肩负好对政府、对社会的责任,尽己之力为政府分忧;下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和他们的家人,要让每一个学生学到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安身立命的真正技能。18年来矢志不渝,艰苦奋斗,18年来献身教育,无怨无悔,18年来坚持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她说这是她人生的最大快乐。

也正如她曾经所说的那样:“爱心其实不分大小,最重要的是回馈社会,传递一份温暖。”李香枝让我们在这清冷的秋日,感受到了火一样的温暖。

“成就事业、奉献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与荣耀,更是一名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

李香枝的一生与教育有分不开的渊源,从1993年她东拼西凑,四处求借,几经周折凑够了4万元钱,创办了郑州铁文技校开始,李香枝就开始了她的办学生涯。期间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从一步步的坎坷中,她用那柔弱的肩膀硬抗了过来,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正是在这苦难的磨炼中,李香枝在教育事业上开始了自己的飞跃发展,从郑州铁文技校到2008年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李香枝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李香枝成功了,但她在成功办学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服务民众,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条件去接受教育。2005年,郑州铁文技校被河南省政府认定为“河南省扶贫培训基地”,李香枝作为扶贫培训基地的校长,也就成了郑州市161个贫困村农村青年培训转移的第一责任人。为了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她亲自带队深入贫困地区,组织群众宣传党的扶贫培训政策、学校的优惠政策。不到三年时间,组织7000余名贫困地区青年参加技能培训并顺利转移就业,为郑州市贫困地区直接带来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同时学校还为他们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共计360万元,免费发放被褥5000多套。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2007年4月,郑州市妇联主办的第十七期妇女就业再就业免费技能培训在铁文学校成功举办。李香枝高薪聘请了高级教师和专业技师为参加培训的近200名女工授课,对她们进行家政、月嫂、美容专业培训。同时,为参加培训的女工免费提供学习用品和食宿方便。培训结束时,学校又多方联系用人单位,为她们一一安排了就业岗位。倾情培育桃李,爱心回报社会,李香枝在她成就事业的同时,牵挂着社会弱势群体,勤奋与创新成就了教育事业,爱心与奉献赢得了社会赞誉,李香枝女士无愧于新时代的“巾帼女杰”。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一个新起点,我要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一生做好教育这件事情,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才是最大的慈善。”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是李香枝投身教育事业的一个新阶段、一个新起点。建设一所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是她的新目标。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由河南师范大学与李香枝联合举办。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开设3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七大学科门类,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董事长李香枝计划总投资4亿元的新校区于2010年9月投入使用,开始招生。新校区占地522亩,位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教育资源丰富的郑州新区中牟产业园区郑开大道北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负责规划及建筑设计,规划建筑面积27万㎡。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的发展是李香枝“一生做好一件事——教育”的延续,也正是她坚持“做好教育”的这种精神影响着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的发展道路,也深深撼动着每一个新联人。

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学生为根本、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拓新”的校训,依托河南师范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旨在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突出师范教育和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双特色”的教学型独立学院。学院秉承河南师范大学师范教育特色的专业传统,同时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发展国家急需的工科专业,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学院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按照厚基础和宽口径的要求,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适应需求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近两年学院毕业生在选聘教师、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选拔考试中表现优异,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学院依托河南师范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已经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多数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来自河南师范大学,81.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30.7%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学院坚持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树立了“教育质量第一、社会信誉第一,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治学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实现了“一一、二四、三六、四一五”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在校一年的学习,与河师大本科学生达到一个层次;通过在校两年的学习,40%的学生通过四级英语考试;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40%的学生通过六级英语考试;通过四年的在校学习,15%的学生考取研究生。近两年学院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均在40%以上。2010年,应届毕业生考研率高达23.6%,个别专业学生的考研率达到93%,位居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奖励110余项。

学院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设立了23个学生社团,涉及学术、科技、环保、体育、公益等方面,搭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平台,开展了“勤勉、励志、乐学、致用”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连续两年获得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9年学院获得河南省首届优秀志愿集体;2009年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4个一等奖;2009年在“金星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在“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河南省数学建模比赛中共获得26个奖项。2010年,在河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奖1项。

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勤勉敬业的教师队伍,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良好完善的教学条件,使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新联学院在董事长李香枝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各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正沿着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藉浓郁文化之韵染,依中原文明之渊源,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这个既有牧野之风范,又有时代之特色的学院,如雨后之春笋,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凝聚着李香枝爱心的传承,用她的无私奉献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谱写着一曲人间赞歌。慈善有爱,爱心无价,这是一份爱心、一份温暖、一份责任,更是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激励着所有新联人奋然前行,扬帆远航。

郑州慈善总会主办 捐赠电话:68665308 求助电话:68665328 捐款账号:90501880190000401 开户行:郑州银行互助路支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