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水月洛神》
惊鸿起舞
嵩山红叶节昨启幕
绿化生意交“送水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海国际艺术节
《水月洛神》
惊鸿起舞
——来自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 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的解读
主要演员现场表演
众多媒体关注艺术节

《水月洛神》

惊鸿起舞

昨日下午,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水月洛神》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发布会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盛赞《水月洛神》是“经典一流 原创新作”,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更是不遗余力地推介《水月洛神》,她称,今年艺术节开幕在即,同时组委会已经启动了明后年参演剧(节)目的遴选工作,而《水月洛神》提供了考量剧目的标准。

按惯例,每届艺术节开幕前都要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今年组委会把艺术节开幕式和舞剧《水月洛神》新闻发布会合二为一举行,陈东称,开幕式演出剧目是非常重要的,开幕式演出成功了,艺术节也就成功一半了。陈东介绍,本届艺术节的新特点、新亮点不少,往年参演剧目基本都在60台左右,今年参演剧目量少质高,仅50台,其中,原创新作有21台,几乎占参演剧目的“半壁江山”,这是历届艺术节最多的,而且不乏精品力作,《水月洛神》就是其中翘楚。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十二届,市场化运作方面积累了较为成功和成熟的经验,陈东说:“谁能在上海这个高度市场化的演出市场中走得好,谁今后的路就能越走越远。”

上海的节庆活动很多,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疑是最重要的节庆,今后的艺术节怎么办?怎么才能办出与众不同的新特色,办出代表国家的高水平?陈东透露,艺术节中心已邀请上海部分文化专家研讨,着手筹划明、后年以及更长时期的艺术节发展思路,并启动了明后年参演剧(节)目的遴选工作,而《水月洛神》的编剧水准、创作思路、舞台呈现无疑为组委会提供了遴选剧目的考量标准。

“洛神”缘何脱颖而出

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8日就要开幕了,郑州歌舞剧院的舞剧《水月洛神》将献演艺术节开幕式。昨日,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 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特意向来自全国的媒体解读了组委会为什么在全国120多台剧目中对《水月洛神》情有独钟。

百里挑一选“洛神”

刘文国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创办起,每届艺术节开闭幕式演出剧目有一个传统,就是“一中一外”,也就是说开幕式演出剧目是中国作品,那么闭幕式演出剧目则是外国作品;如果开幕式是外国剧目,那么闭幕式则是中国剧目。今年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剧目早已确定是德国经典芭蕾舞剧《驯悍记》,所以开幕式剧目就选中国原创民族舞剧。经过比选,我们从全国120台剧目中挑中了《水月洛神》,可谓是“百里挑一”。

凡是要参加艺术节演出的剧目,我们有一个准入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经典一流,探索创新”,尤其是艺术节开闭幕式的剧目要求更高,一定要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民族特色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而原创舞剧《水月洛神》正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一部舞剧。

“洛神”是“五好”剧目

曾经看过《水月洛神》这部舞剧的专家、同行和广大观众,异口同声地交口称赞。在今年7月10日、11日晚,作为第十二届河南省戏剧大赛的参赛剧目,《水月洛神》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经文化部艺术司的推荐,刘文国等专程赴郑观看,演出结束后,记者曾经采访刘文国,他说:这部作品风格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古典的,又是时尚的;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既是河南的,又是上海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和国际艺术节的举办宗旨相匹配。

昨日,刘文国更是称《水月洛神》是“五好”剧目。首先,“剧本好”。剧本是一剧之本,《水月洛神》讲的是曹植和甄宓之间跨越生死的挚爱痴情,剧情精简紧凑,结构合理清晰,人物性格鲜明。故事一直是舞剧的“软肋”,这也是舞剧上的一个突破。“舞蹈好”。编导运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舞蹈的本体作用,汲取中原历史文化的营养,在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和模式上大胆创新,用多元的肢体语言叙述这跨越千年的人神之恋,无论是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还是群舞都充满了浪漫的空灵之美。“音乐好”。舞剧音乐不仅旋律优美动听,而且入情、入理,为舞剧的动人心弦做了最好的铺垫。“舞美好”。既大气又简洁,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的运用,给舞剧平添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和视觉冲击力。“演员好”。剧中扮演主角的演员,均是全国舞蹈比赛的获奖者,他们的表演朴实细腻,充满激情,十分好看。

刘文国称,《水月洛神》作为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实至名归,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昨日新闻发布会上,《水月洛神》导演佟睿睿率剧中主演曹丕、曹植和甄宓的扮演者李宏钧、汪子涵、唐诗逸、王佳俊惊艳亮相,并表演了《水月洛神》中的核心舞段,虽然是零星片段,但依然征服了现场的记者,他们毫不吝啬地送上了掌声,并用手中的长枪短炮将主演团团围住。

佟睿睿由衷表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洛神”,希望这部根植于中原文化的艺术作品能够让大家喜欢。

由梦开始 逐梦而去

佟睿睿说,舞剧《水月洛神》取材于1800年前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但并没有拘泥于《洛神赋》本身,而是着重探索曹植赋洛神的心路历程,并与同样具有深刻影响的《七步诗》一起勾连出曹植的生命轨迹。

《水月洛神》以曹植、甄宓、曹丕三个人物为线索展开,但重点不在复述整个历史事件,而在于人物内在的情感张力与命运走向。曹植和曹丕代表着非常鲜明不同的人生态度,现实中的甄宓则像一面镜子,时而映照曹植对完美的向往;时而折射曹丕对无上权力荣耀的追逐。“《水月洛神》由梦而始,逐梦而去,也许,洛神是曹植浪漫世界中对理想的向往。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洛神,令你倾尽一生去追寻。”佟睿睿动情地说。

大众也能享用的精品

创作思路打开之后,特别是有了首次排演的基础后,主创团队更有信心,也变得更具“野心”,决心要打造一部独具特色、可以看得懂看得通的精品舞剧。

“我们致力在打造舞剧的文学性上下工夫。”佟睿睿介绍,一般而言,舞剧长于展示和抒情,但拙于叙事。而在创作《水月洛神》时,主创团队借助了《七步诗》和《洛神赋》两条线索之间的张力,还从曹植的《美女篇》、《浮萍篇》、曹丕的《芙蓉池》、甄宓的《塘上行》和《悲愤诗》中找到人物的内在气质和格调作为心理依据。

“力求让不懂舞剧的人也看得懂,并且爱上她。”佟睿睿直言,舞剧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种类,如果仅满足于成为小受众群乃至是小圈子里的私语,而更广大观众却觉得晦涩难懂的话,其发展无疑会受到限制。《水月洛神》这部舞剧的一个创作探索方向,就是力争把小圈子里的“私语”变成大众话语。

中原文化带来的自信

佟睿睿表示,《水月洛神》能够入选上海国际艺术节并且成为开幕式演出,她要感谢郑州市对创作团队的信任、提供的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以及在创作和排演过程中充分地保障。最终要感谢的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原文化。

佟睿睿曾先后数次深度采风,从一些已经被岁月模糊的汉画像砖上捕捉灵感。《水月洛神》中,出战前鼓舞士气的《建鼓舞》、婉约典雅的端灯仕女《芙蓉池》、体现曹植与建安风骨的宽大长袖《雅颂》舞段以及甄宓在丞相府中小水袖独舞《若离》等都得益于此。

在寻根中创新,以现代理念呈现历史厚重。“是中原这片沃土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和从未有过的自信!”佟睿睿感慨道。

本报上海专电 记者 李 颖 文

李 焱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