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李胜洪书法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啊呀!”跋陀惊叫道,“这长生不老丹毒死了孝武帝,又毒死了明元帝,到了当今皇帝,还不肯善罢甘休么?”

寇子虚大怒,喊叫道:“来人哪!”

十数名道人自林中冲出来,棒打群猴,强拆草亭。

鹦鹉受惊飞起,群猴惧而上树。几只小猴被棍棒击伤。小猴号泣着躲进跋陀的僧袍中,求其保护。

跋陀悲对寇子虚长拜:“观主莫伤我猴!”

寇子虚不理。稠从瘟道人手中夺得画着太极图的白绢大旗,猛挥大旗如翻卷波浪,却把瘟道人翻卷其中,连旗带人抛出了草亭。慧光又暗踢石子,打落寇子虚的帽子。寇子虚怵然心惊,率道人遁入丛林。

跋陀长叹说:“人间争斗,不应祸及牲灵!”遂与弟子为受伤的猴子敷药包扎,而后,牵猴王手说:“当初,不忍你受鞭打之痛,才赎回你的身子,送你回归山林。如今,怎能再让猴娃们因老僧而受棍棒之苦呢,请你速领猴娃回山中去吧!”

猴王惶惶点头,却依依不舍。道房、稠与慧光见状,就抱起受伤的猴子,率先走向丛林。鹦鹉飞送猴子归去,哀鸣不已。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节是,猴王去而复回,眼神急切地望着跋陀,伸手触摸他身边的一个钵盂,口中吱吱有声。鹦鹉用天竺语翻译给跋陀说:“它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钵盂,还说了别的,我就听不懂了!”跋陀拿起钵盂问猴王:“你喜欢这个钵盂?”猴王连连点头。跋陀便将钵盂递给它说:“这是‘衣钵’的‘钵’,我把我的钵送给你了,见钵如见老僧!”猴王捧钵急去。

姬玉躲在半山腰一棵弯腰松树的绿荫下,看到跋陀与弟子把猴群送归山林。人与猴子之间的不舍之情令他怦然心动。姬玉说:“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来,这胡僧也不例外啊!”书童说:“那当然了,不管哪一国的人,都跑不出孔圣人那句话:‘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姬玉赞叹说:“哎呀,你可以跟着我当当助教了!”书童不以为然地摇着脑袋,“我要做博士!”姬玉说:“好大的口气,一个郡才设一个博士,能轮到你吗?”书童瞥他一眼说:“你能当博士,我为啥不能?”姬玉笑道:“好,只要你‘学而时习之’,我就把博士让给你,你也就‘不亦乐乎’了!”

姬玉正说着,又远远望见寇子虚、瘟道人的身影在山林深处晃动,不由得心里一惊,便对书童说:“这块宝地必有一争,你快砍一截青竹来!”书童去后,姬玉便围着老松树踱步沉吟。书童挟竹归来时,姬玉又吩咐说:“你速回荥阳,禀告郡守王大人,请他火速派兵来,我留在这里盯着这块宝地。”书童担忧说:“山上多野兽,留下你一个人,我怕虎狼会吃了你呢!”姬玉断然说:“虎狼决不会吃我的。”书童问:“为什么?”姬玉拍着胸脯说:“我太瘦!”书童打量姬玉,感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遂蹑手蹑脚地下山去了。

书童刚走,姬玉便从书箱中取出刻字刀,抓紧在竹竿上刻起字来。

在火把照亮的山洞里,寇子虚正伏在石案上画符,忽问瘟道人:“还有‘瞌睡草’吗?”瘟道人说:“还足够用!”寇子虚说:“烧草放睡魔,速去!”寇子虚又将一条写了字、画了符的道士巾叠好,塞在帽子里,交给一个小道士说:“你把这道士帽挂在寺院界碑旁,勿误!”又吩咐两个蒙面人:“待睡魔发作,你等潜入胡僧草亭,捆住胡僧及其弟子手脚,撂到荒野上吓吓他们,让胡僧知难而退。”洞中人分三路匆匆离去后,他又命侍从熄灭了火把,山洞顿时陷入黑暗中。

在两棵老柏树下,简陋的草亭已经落成。草亭两旁的柏树上挂了两盏灯笼,一盏写“禅”,一盏写“亭”。小鹦鹉正在“禅”与“亭”之间飞来飞去地观看灯笼。

跋陀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松弛下来,掩嘴打了个呵欠,问道:“道房,你累了吗?”道房说:“师父,我还不敢累呢!”跋陀说:“那么,你速去洛阳禀告皇上,请派工部大匠董爵,速来商议建寺事宜。待你返回时……”道房问:“返回时如何?”跋陀说:“待你返回时,我会对你说,你可以累了。”道房说:“谢师父!”

道房的身影随即消失在朦胧夜色中。

跋陀躺在弟子们用葛藤编结的绳床上,转眼入梦。

道房在夜色中疾行,离山谷出口不远时,星空映衬出瘟道人瘦高的身影,如一只直立的大虾,诡异、神秘地竖在山崖上。他舞长符,拜苍天,点燃“瞌睡草”,青雾滚滚出,笼罩林中路。道房未出山谷,青雾扑面来,顿感异香扑鼻,忽觉头重脚轻,踉跄倒在树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