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花重金找明星
代言苹果太随意
惩戒见死不救不如奖励见义勇为
让经典流行
炒作“最小炫富官三代”
十分离谱
“不担心”
潲水油治理不能卡在“检测无方”
清华“贫困县选才”
的启示
绿领巾是教育
功利化的一角
公租房打破户籍限制的方向值得肯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领巾是教育
功利化的一角

绿领巾是教育

功利化的一角

在这个功利化魅影无孔不入的年代,“除非有信仰、希望、爱心的滋润,否则教育是不可能兴盛的”。

对很多人而言,红领巾是温暖的儿时记忆。但对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约半数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别人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另一种意味,自己戴着的绿领巾,留下了迥然不同的童年记忆。

在校方的解释中,绿领巾是一种励志教育探索,让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戴绿领巾,意在激励其上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尽管校方极言红绿领巾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差学生,也并非歧视,但这种“戴绿争红”的制度设计,本身就预设了这样的等级化语境——戴红者佳,戴绿者次。

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说发挥了“知耻而后勇”的预期效果,反而可能泄了气。戴红领巾的孩子说戴绿领巾的孩子学习不好,不少戴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来接孩子一脸尴尬。这些都无不表明,从大人到小孩都将“红绿”对应着“好差”,绿领巾变成了差生标识,成了精神负担。可以想见,当戴绿领巾的孩子在人群中默默承受异样目光审视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正经受着怎样痛苦的鞭打。

用红领巾、绿领巾区分学生,连同其中蕴含的教育等级制,不是什么新鲜的“探索”。透视我们的教育现状,类似现象无处不在。学校有重点校、普通校,班级有重点班、普通班,学生则有特优生、良好生、普通生、差等生,等级分明,壁垒森严,既是教育不公的表现,也是教育功利化在不同层面的投射。

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环环相扣的功利化目标指引着学生的成长方向:学习是为了考高分,考高分是为了上好学校,上大学是为了好工作,好工作是为了高收入……为了确保学生“不跑偏”,又设置种种压力与竞争机制,引导他们朝着所谓的成功境界冲刺。在小学一年级出现的绿领巾,不过是这一漫长过程中第一次举起的教鞭。在教育功利化思维主导下,单一、僵化、势利的评价标准层出不穷,无视孩子权利和自身感受的所谓教育实验和探索也不断问世。

古代先贤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教育如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基本问题依然有待破解。生活在绿领巾阴影下的孩子也在提醒我们,在这个功利化魅影无孔不入的年代,“除非有信仰、希望、爱心的滋润,否则教育是不可能兴盛的”。 由 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