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领舞西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对接中原经济区
专家妙言说发展
zhb1110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对接中原经济区
专家妙言说发展

对接中原经济区

专家妙言说发展

——二七区发展座谈会访谈发言摘录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郑州都市区建设扬帆起航。二七区怎样发展定位,实现与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有效对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担当其“领舞西南”的重任?在10月21日举行的二七区发展座谈会上,二七区委书记朱是西,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钟朋荣,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苗长虹,新田置业董事长田太广,正商地产总裁张敬国,亚星置业董事长高国安,泰宏集团董事长秦太宏等深度探讨,共话郑州城市西南部振兴崛起大计。

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 胡葆森

近几年,郑州西南部城区建设风生水起,二七区以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赢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关注。

二七区实际上是郑州市当代都市的发源地。4年前,在座谈二七区发展定位早期的研究时,就谈这个观点。所以说,二七区的问题不仅仅是二七区的问题,再往大说,是整个省会乃至河南的问题,不仅仅是“领舞西南”,实际上是领舞整个城市,因为郑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是从这个地方发展起来的。

从一个企业来看二七区,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大潮中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我将站在全省城市化的高度来看郑州二七区的发展,我们要在二七区做事,一定要是我们最优秀的产品、最精壮的人马、最多的投资。目前,我们跟泰宏合资的建业泰宏国际城已经在二七区开建,大约是200万平方米,大概需要投资80亿到100亿元,我们在二七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下面就要看区政府的题目怎么出。

二七区这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不光想做事,还敢做事,更会干事,还能干成事。现在二七区干的事,其他的地方不一定敢做。最近这两年干得很多事,是其他地方不敢的。他们的底气在哪里?就是科学发展观,想为这个区域的老百姓做事。精髓是什么?我认为是实事求是,觉得这个事儿对城市、对老百姓有利就干了。

这届领导班子也有烦恼,很多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土地、政策、规划、人员编制等。我替二七区说句话,咱们能否像他们一样,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希望其他各个部门支持这样的想干、敢干、会干的干部和政府,干事的时候,能够豁出去一下。

我们也将目光投向二七区,已经有项目开发,如果二七区有需要的话,我们责无旁贷为二七区的发展添力,愿意接受二七区老百姓的监督。

对于二七区提出的“幸福二七、魅力二七”的蓝图,我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同时,无论是一个人、企业或者区委书记,关键是看他怎么做,是否在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事。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郑泰森

战略定位决定一个地方获得发展机遇的宽度和获取政策支持的力度。二七区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怎么通过把自身的发展定位与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进行有效对接?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七区在河南省50个城区当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二;国务院颁布出台的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把郑州定位为一个服务业的综合发展试验区,从这个角度看,二七区是大有作为的,因为二七区有几个形象: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文化形象,郑州火车站应该是河南的交通地标,二七商圈应该是产业的地标,是商业街区的代表,这几个典型的二七元素,可以说也是郑州的元素,从这几个元素里面可以领略郑州这个城市的特质。

二七区制定了五大发展战略。第一是服务业优先的战略;第二是火车站商圈、西广场商圈,这个地方应该是客运枢纽型服务业的集群定位;第三是郑大一附院商圈,是健康产业集群;第四是中原路信息产业街,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的产业集群;另外,还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这个产业可以成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

二七新城规划面积是75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生产总值是500亿元。加上中心城区的二七区生产总值500多亿,这意味着通过两个五年规划的发展,二七区形成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地区,这个发展目标令人振奋,而二七新城的发展,是未来二七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同时也是郑州中心城区的重要外围组团之一,是增强郑州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核心带动功能的拓展区。

协调是互补、互促、互动的关系,是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关系,重塑核心竞争力,构筑郑州都市区新的经济增长板块的发展目标。错位的发展应该和老城区在产业上互补,重点应该在几个方面:第一,总部基地。第二,以投融资服务为特色的现代金融,这个金融必须和郑东新区的金融有区别,应该是以投融资服务为特色的。第三,现代物流。第四,文化创意,以时装为指导的高端消费品的制造业。这样,二七新城和老城区的功能实行错位互补,共同构成新的增长板块,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现代城镇体系里最具活力的一个城市区域。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苗长虹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扛鼎商都,领舞西南”非常好,“扛鼎商都”, 首先提炼出对郑州市的定位和二七区的使命;“领舞西南”,意味着未来城市发展、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和阵地。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明确提出“一区两城”:“一区”做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最高,自然而然是核心区;“两城” 一个是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个是建设全国最佳人居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依托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机遇,这样的区域条件、环境条件,在北方城市是绝无仅有的,我觉得二七新区应该成为全国最佳人居城市的典范,打出人居环境牌,这个牌是我们独特的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对于二七区未来发展来讲,要在这个方面起到一个真正的中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来看二七区的机遇。从二七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功能划分来讲,二七区的区位优势,在整个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过程当中,也是不可替代的。离航空港非常近,离登封最近,西是和洛阳进行联系重要的通道,南和平顶山的联系也很好。从这个意义来讲,二七区面临非常难得的机遇。同时,二七区的中西城区和龙西湖遥相呼应,对这个区域发展来讲,这两个功能应该是高度互补的,一个强调高端居住,另外是高端的生产、生活服务的业态。

从促进产业基地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看二七区的经济。对于二七新城的建设发展来讲,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应该成为一个主打的战略,通过自己的实践,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上升为全省中原经济区的高度。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中原经济区的示范,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

给二七区起一个符号——商都印象、运河水城。从郑州的历史来讲,应该是商都,商都本身就是商文化的传承。作为商都的承载,二七区是一个承载的主体,离开二七区商都是不存在的。还有一个是水城,南水北调是一个世界性的工程,围绕运河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品牌,这个品牌在城市建设里面,刚好是二七区,成为新城的依托。

二七区委书记 朱是西

二七区作为河南省会郑州市的商贸中心区,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至去年,二七区综合实力位居全省50个城区第二位,二七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二七区利用、发挥火车站区位优势,发展临站经济,二七区商业由此开始发展起来,形成了火车站商圈和二七商圈。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二七区借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商业有了第二次的腾飞和发展,形成了亚细亚商场等在当时领先全国的商贸企业。

第三阶段是进入本世纪、新世纪以后,二七区的商业经济发展又面临新的转型,新的挑战。从2009年开始,二七区认真分析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对辖区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策划,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打造商贸强区,升级产业集群,壮大城区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建设魅力二七”的整体思路,作出了进一步深化二七发展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部署。

一是围绕一个目标,把二七区打造成为一个“水绿容城,产城一体,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商贸田园城区的目标。 二是实施产业集群升级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三是实施项目落地、市容环境美好、行政效能提升三大行动,每年推进100个重点发展项目,打造高效二七、低成本二七,打造廉洁二七,提升行政效能和市容环境、软硬环境。四是推进四大经济板块。五是升级打造二七商圈、火车站商圈、郑大一附院医疗服务商圈、火车站西广场商圈、大学路商业商务黄金大道——中原路信息产业街五大商圈。 六是培养“名街商圈商业集群、大学路及滨河楼宇经济集群、南部物流产业集群、马寨食品机械工业集群、西南高端商务服务业集群、宜居生态文化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

二七区的第一个经济板块是中心城区板块。产业定位是发展提升壮大商贸业,目前三环以内的17个城中村已经完成了12个村的拆迁任务,去年的拆迁面积完成580多万平方米。同时谋划了30多个旧城改造项目,二七商圈周边有10多个改造项目,包括华润万象城、时代广场、百年德化二七、德化大厦以及机电商城等。通过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实现中心城区城市形象的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业态,提升城市经济承载力。

第二个板块是运河新区板块,南水北调运河在二七区共有16.72公里长,控制有200米的绿化带,将来形成在二七区的南边100米水面、200米滨河公园的生态绿化带,运河新区定位是要发展宜居的智慧新城,总部经济高端居住区,现代的、新的商贸服务区,作为郑州市向南发展延伸的桥头堡。运河新区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招商引资工作已经全面完成。

第三个板块是龙西湖(尖岗水库)生态文化休闲区板块。这里有6000亩的水面,15万亩的生态涵养林,2万亩的樱桃、1万多亩的葡萄,地形纵横交错,非常适合搞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龙西湖休闲板块和运河新区两个区域合在一起,成为郑州生态文化城,总面积75平方公里,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这里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西南部新的城市组团的亮点。

第四个板块是马寨食品工业园区。规划11.8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建成5.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6家,规模企业69家,去年产值达90多亿,也是郑州市以食品产业为集聚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现在准备扩编到20多平方公里。

二七区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近日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郑州都市区建设扬帆起航,二七区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勇做先锋,做中原经济区、中原都市区的桥头堡和先导区。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钟朋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二七区辖区,第一个建议是在郑州市西南部城区建设郑州水城。二七区委、区政府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文件中提到,把二七区打造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在水中,山水交融”的城区,二七辖区内有山、有水、有林,可以打造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度假的新亮点。建设“中原水城”的构想不是为了二七区,而是为了郑州市的未来。河南有1亿人口,郑州市作为省会,未来应该是有1000万人口规模的大都市,大都市需要自己的靓域水城。

我为二七区发展提几条建议:

集中产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专业化是促进企业创新,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方法。

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由四肢经济向头脑经济转型。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模式,突破行政区界限,利用周边的土地、资源实施跨区域发展,你造产品,我创品牌。

建议对总部基地进行定位。 二七区提出打造总部基地,首先要弄明白是搞研发、商务还是战略总部?建议首先打造成河南省总部基地,同时应建生态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建议将批发市场逐步迁出市区。建场容易造市难,造市的关键是优化环境,吸引数量更多、能力更强的商人,所以批发市场应该找新出路:一是升级,二是外迁。

建议留意商业过剩,二七区乃至整个郑州商业主要问题是面临严重过剩。现在二七商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建筑不方便,加上停车难上加难,所以在不久的未来,郑州市主商业中心可能从二七向外面转移,因此,二七区要控制商业面积增长,发展低成本商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两省商业:省钱、省时。二七商圈交通很堵,而电子商务不受地域限制,所以,要集中精力把二七区打造成郑州市乃至全国电子商务典型。

想方设法使物流在二七区实现更多增值。建议将标准厂房变成居民投资品。我们要发展节地型建设,少批单门独院,多建标准厂房。希望二七区做一做,在全国产生很大的示范效果。

善于利用经济周期。中国的经济周期发展,五年一个周期,两年往上走,三年往下回。因此,无论地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善于进行反周期运作,地方政府要狠抓在建项目的竣工投产,利用当前经济下滑、各种原材料的价格较低的机会,加快反周期运作。

最后,谈谈对二七区的形象定位。打造特色品牌,要对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有帮助。一个地方发展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发展大品牌,建议政府既要会做事,还要会总结、会宣传。还有一个是细分市场,我们郑州对外形象是什么?水城、商贸城、服装城、食品城、休闲旅游城,我更主张二七区今后对外打“中原水城”名片,打造自己特有的品牌。

“中原水城”前景诱人

主持人:二七新城在都市区建设中,与其他组团相比有什么特色?

朱是西:钟教授刚才提出了二七区城区的定位要打“中原水城”的概念,我觉得很不错。二七区有龙西湖,周边有很好的森林资源,但是,钟教授讲扩大到1万亩的水面,那还要增加4000亩,这个想法很宏大,下一步我们要考虑怎样推进、落实。

钟朋荣:增加4000亩水面我觉得不是问题,可以通过基本农田改造,能变成耕地的化作耕地,那些不能种庄稼的可以开发成水面。我们要用一流的规划、用发展的眼光把中原水城搞好,为郑州作出大贡献。

主持人:对地产企业来说,“中原水城”这个提法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胡葆森:早在4年前我就说过,二七区不只是郑州西南的问题,它起到领舞整个城市的作用,因为郑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从二七区这个地方发展起来的。过去建业精力主要是在郑州东部,现在我们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二七区,将责无旁贷为二七区的发展添力。

主持人:郑泰森所长,您觉得二七区和其他地方相比优势在哪里?

郑泰森:我觉得二七区这个地方完全可以构建城市水网,因为有龙西湖这样的载体,搞都市生态体系有资源优势。在文化建设方面,二七区提出打造文化创新示范区,一流的文化产业基地需要好的环境支撑,二七区可以把龙西湖作为环境支撑,打造文化产业基地,占领河南文化创新的高点。

主持人:苗教授在二七未来发展思路方面有何独到见解?

苗长虹:如果要给二七区起一个符号,我想八个字:商都印象、运河水城。

以郑州的历史来讲,应该是商都。而作为商都的承载,二七区是主体,所以商都印象可以作为对外宣传的核心。还有一个是水城,南水北调工程对郑州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北方城市来讲,水就是灵魂。在通水之前,我们就应该做好策划,把它作为二七新城的依托。

重振商贸雄风 打造商贸强区

主持人:请问朱书记,作为商贸强区,目前二七区服务业发展怎样?下一步怎样壮大?

朱是西: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的商业是落后了,业态层次落后了,基础设施落后了,产业链也落后了。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并不气馁,也不悲观。我们提出“重振二七商贸雄风,打造商贸强区”的目标,规划了二七五大商圈,现在正在通过城中村、旧城改造来逐步改变落后的状态。

我们还提出了二七的商业要实现四大效应:品牌效应、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做商业,光靠卖给郑州人或者周边的人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发挥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买全国、卖世界,或者是买世界、卖世界。进一步扩大郑州、二七区的商业辐射效应。同时,要借助于互联网升级业态,发展电子商务。

主持人:田总在二七区有商业项目,请问你怎么看待二七现在商贸的发展?

田太广:说到商圈,我们总要提到交通问题,但是我认为,不能拿交通为借口来阻碍商业的发展。商圈不能怕人多,比如说南京路,开车进不去,就不发展了? 一个城市培养一个商圈是不容易的,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商业的代表,也是经过上百年的历史培养起来的一个商圈,应该使商圈的价值最大化,比如说二七广场,这个地方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应该通过改造、提升来发展商业,使这个地段的商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朱是西:田总的意思是说交通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地方的商业发展,而不是说让这个地方的商业服从于交通需要。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地下、地上交通,或者一些科技手段解决交通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商圈改作别用。

提升品质 传承二七商业精神

主持人:刚才教授提出,二七商圈的商业是不是已经过剩?

田太广:现在我们的商业不是过剩,而是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提升。其实,我觉得传统的二七商圈已经被副商圈替代了,现在必须重新塑造二七商圈的定位。我们要建立一个有标杆意义的,可以提升价值、提高品位的商业综合体,传承二七的商业精神。

主持人:高总对二七商贸业的发展是怎样看的?

高国安:亚星集团从2001年入驻二七,主要在城区西南部运营,当时长江路没有打通,嵩山路也刚开通,这个地方比较荒凉。从2001年到现在,亚星集团开发了亚星家园,对这部分商业开发起到了推动和引领的作用。

现在再看城区西南的商圈问题,从长江路、兴华街直到大学路,新的商圈已经基本形成。亚星集团完成对黄冈寺的改造后,这一片区域面积接近450万平方米,人口要达到11万人。在二七新城开发中,这里是一个接合部,再加上南水北调运河河道,亚星下一步将以高品位、宜居、宜商的理念,按照城市综合体的定位对这里进行打造和开发。

二七区想做事 敢做事 会做事

郑州日报记者:二七区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为何要这样定位?

朱是西:我们是要把二七区定位为郑州市“领舞西南”发展的桥头堡和先导区。在郑州都市区的建设中,二七新城也就是郑州生态文化城是谋划起步较早的。2009年在都市区概念提出以前,我们就开始谋划了。二七区位于郑州市西南部,是上风上水的风水宝地。这个地方有很好的商业文化发展的基础,有很好的生态资源,有很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也是离郑州市区最近的、尚待开发的一个宝地,所以要把它率先打造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核心增长区,扛鼎商都、领舞西南,为都市区发展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建业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大潮中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可以把您的预期告诉我们吗?

胡葆森:我们一直站在全省城市化的高度看郑州二七区的发展,所以,我要在二七区做事,一定会拿出我们最优秀的产品、最精壮的人马、最多的投资。二七区领导者愿为老百姓实实在在考虑,想做事、敢做事、会做事,我们企业也会按照老百姓的期望来经营、开发自己的项目。如果建业到二七发展,我愿意接受媒体的监督。中原经济区能否成功关键在做,看每个人、每个企业以及政府怎么做,作为企业来说,我愿意接受二七区老百姓的监督。

抓发展是建设“幸福二七”的基础

人民网记者:建设魅力二七、幸福二七,请问将通过什么举措实现您对二七人民的承诺?

朱是西:我们提出打造“幸福二七、宜居二七”的概念,怎么实现这个目标?我想有几个方面:

第一,全力以赴抓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幸福二七”的基础和根本,我们要推进四大经济板块的建设,抓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产业集群升级战略,通过这些措施,推动二七区的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发展搞上去了,我们能够拿出更多的钱和精力来改善环境、改善民生,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经济发展上去了,给老百姓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老百姓就业率提升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了,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就会提升了。

第二,作为政府,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等这些保障体系,通过加快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第三,我们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优质教育倍增工程,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发展文化事业、体育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通过这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