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姓健康舞”大赛开跳
“三大课堂”传播生育文化
环卫工人喜领“红包”
就业援助 帮困难家庭脱困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就业援助 帮困难家庭脱困
协作路社区举办的招聘会。

本报记者 杨学栋 聂春洁 郑 磊 王 影 黄永东 栾月琳 文/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途径。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街道办事处,寻找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得扎实突出的社区,了解他们的做法和举措,让更多的社区学习借鉴。

协作路社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建设路街道办事处协作路社区,是郑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获此殊荣的,全省仅有4个。

记者在该社区看到,服务场所设施一流,500 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内,专设劳动保障窗口,国家现行的各种就业帮扶政策及招聘信息,通过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

社区主任王爱民告诉记者,社区各类劳动就业信息台账实现数字化管理,形成各社区用工信息和求职登记信息与办事处和区级的三级联网,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一个稳定的沟通桥梁。

协作路社区通过实施再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先后创建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去年6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据了解,充分就业社区是对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通过开展社区失业人员登记、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培训技能、向社区失业人员推荐岗位、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等积极促进就业和开展就业援助,使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及时落实,就业渠道保持动态畅通,居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就业援助。

亚新社区:创业明星当就业领路人

淮河路办事处亚新社区将就业帮扶重点放到40、50人员,辖区每名下岗人员都被记录在册,并由专人实时跟踪他们的就业动态。

社区主任路艳茹介绍说,由于受年龄和技能所限,这些40、50人员从事的通常都是临时工作,时常干几个月就不干了,社区要及时掌握他们是否在岗,方便为他们介绍新工作。

为了帮助40、50人员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社区还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技能培训机会。路艳茹说,他们在社区内筛选了一些就业明星,并主动联系他们在社区开课。出生于80后的月嫂培训师赵培就是这样一位创业明星,她不但免费帮辖区40、50女性上培训课,还主动帮她们介绍工作机会。在她的带动下,辖区很多下岗女性走上了月嫂岗位。今年65岁的退休居民祝恒写一手好文章,退休后被返聘到市职业介绍中心工作。他利用个人特长,在工作中留心相关招聘信息,每逢社区搞活动,就带着自己制作的招聘简报到现场给大家作介绍,并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写简历、求职信等。这些热心居民的积极参与,为辖区下岗的40、50人员开辟了许多就职门路。

建中街街道:搭建良好平台促就业

“由于搭建好了就业再就业桥梁,目前办事处全年就业再就业任务已超额完成。”建中街街道办事处再就业工程主管负责人刘洋说。

据悉,建中街办事处搭建良好的就业再就业信息平台,与“富士康”等用工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结合春秋就业热潮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4050”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难题。

分类培训,是该办的一个“高招儿”。对高校毕业生重点进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对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人员重点进行家政、营销等培训;对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失业人员重点进行紧缺劳动密集型的技能培训,让他们都能人尽其才。

同时,建立强化跟踪服务机制,为就业再就业人员做好长期反馈跟踪服务。

文化路街道: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50多岁的文化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居民李大姐,早年下岗,经济拮据,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求职也是屡屡碰壁。今年她把就业希望寄托到了创业项目上。以前一提到创业,总是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通过她对招聘会上的创业项目进行摸底了解,有些创业项目投入资金大都只需要一两万元,有的甚至没有加盟费,门槛很低,非常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创业。

“就业和创业‘两条腿’走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他们招聘会的亮点,筛选一些适合就业困难群体、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项目,“请进”招聘会,为他们积极提供项目推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对有创业愿望的求职者,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

一个典型:从下岗女工到创富老板

在刘寨街道同乐社区广场,记者见到了曾经的下岗工人芦荣丽。

芦荣丽现年37岁,2004年,她成为下岗职工的一员。为了生计,她四处打工,生活陷入困境,身上仅剩下了一本再就业优惠证。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芦荣丽的情况,见她能说会道,就鼓励她自己开店。

2005年,芦荣丽借遍亲朋好友,千辛万难开设了自己的个体经营店。但不料想,因周转资金紧张、开张时间短,第一个月亏损。

关键时刻,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建议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加大宣传。在他们帮助下,贷款很快批下来。芦荣丽增加了经营品种,利用多种方式搞宣传,终于扭亏为盈。经过努力,现在芦荣丽已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达50多万元的专卖店老板,不仅吸纳31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工作岗位,还帮助带动另外3名下岗姐妹自主创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