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进华南城看物流业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郑教育
养老保险让居民笑开颜
遗失声明
图片新闻
新郑动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谈”社会管理创新之
新郑教育
大投入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彰特色
增强教育影响力强心理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引路导航助弱势
实现教育服务无缝覆盖重防范
筑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屏障

本报记者 孙瑞 高凯 通讯员 王霖

近年来,新郑市委市政府大手笔发展教育,让我们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走进新郑,走进新郑教育,切身感受黄帝故里那浓浓的重教、支教风。

看长远

解决孩子入园难

近年来,孩子入园难成为各界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郑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迅速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新郑将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十个所有惠民生”之中,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并招聘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到园内,确保2011年每个乡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

大投入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新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坚持不懈地加强全市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仅2010年以来,新郑共投入资金6347万元实施校安工程,购置笔记本、台式电脑、打印机、图书、数码相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设备,等等。同时为彻底解决新郑一中老校区位置不当、占地狭小、后续发展空间不足、校舍破旧的问题,市政府投入近两亿元,迁建新郑一中,新校区基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在此基础上,新郑市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目标,采用为高中均分生源、给初中分配名额的做法,在高中招生中根据所有录取学生的成绩及性别比例,将学生平均分为五等份,由五所高中校长抽签决定录取的学生名单。这些举措,着力引导全市各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使城乡、乡际、校际之间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地遏制了择校风。

1997年是新郑高中均分生源的第一年,全市录取线最大差距达30分,2011年已缩小到不足2分;如今,全市五所高中的各个阶段上线率已持平,且每个学校均亮点频出,解决了群众关注的择校热点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成绩不断提升。

在职业教育方面,新郑市“坚定不让一个初中毕业生流入社会的信念”,抓好招生和安置工作。从2008年起,新郑在全省率先实行免费职业教育,使许多就业无门、致富无路的青少年走进了职业学校,迈上了科技创富人生的道路。如今,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连年来,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到职业学校学习,每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均在4000人以上,中职助学金还使一些已流入社会的青少年返回了职业学校的课堂。免费职业教育达到了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吸引一批青年、带动一方群众的效果。

彰特色

增强教育影响力

走进新郑一中分校,你会被师生浓浓的激情所感染,师生们可以为一个问题因见解不同而展开激烈辩论,这就是新郑一中分校创设的激情校园。在这种激情感染下,11位高考状元从这所学校走出,18名学生走向北大、清华,上百名学生进入了南开、复旦、人大等知名大学。“激情校园”成了社会各界对一中分校的一个特殊称谓,也成为这所学校的一个特色。

长期以来,新郑各个学校坚持“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以开发特色课程、开展特色管理、弘扬特色文化、孕育特色品牌等为抓手,积极探索特色学校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出现了以前由政府强制孩子上学到孩子本人自愿上学的根本性改变。近年来,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4%。大量的青少年回归校园接受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全面和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被市民用特色项目代替了原来的称呼,特色教育、特色学校已深入民心。

强心理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引路导航

新郑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贯穿12年教育始终。现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的专业优势及工作实践经验,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百场法制报告会”活动,典型、生动、翔实的案例使师生受到深刻的警示教育。

助弱势

实现教育服务无缝覆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流浪儿童的入学一直是困扰各地的一大难题。新郑按照“划片招生,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接纳了800多名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使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效防止他们成为闲散青少年。为解决父母出外打工、孩子在家不能得到良好管理的问题,新郑在每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为做好无家可归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新郑还在郭店镇武冈小学和新村镇二初中、新郑中专建立了“无家可归青少年学习教育基地”。

重防范

筑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屏障

犯罪学专家说,青少年犯罪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最重要的是学校因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况且14~18岁的孩子叛逆心理非常强,让孩子18岁前在学校读书,让所有孩子接受12年教育会解决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通过高中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正常的成年人。近年来,新郑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犯罪率非常低,就得益于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郑市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家长“双受益”。近三年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持续下降,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保证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在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关工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中,新郑市获得“生命彩虹奖”,是此次论坛两岸四地获此殊荣的两家单位之一,也是全省唯一获得此荣誉的单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