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红色旅游正“走红”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红色旅游正“走红”
红色旅游不逊生态旅游 巧做加法与乘法 “红色商机”更待提升
红色景区使游客受到精神洗礼。
红旗渠已成为红色旅游圣地 。

10月16日,新华社播发了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不仅红旗渠精神被人们发扬光大,红旗渠如今也成了红色旅游圣地,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红旗渠只是我省红色旅游的一个发展缩影。

从“将军县”新县到“小延安”竹沟,从杨靖宇、吉鸿昌到彭雪枫,从焦裕禄、史来贺到任长霞,乃至二七大罢工的汽笛、竹沟抗日根据地的丰碑、永城陈官庄激战的硝烟……近年来,遍布红色资源的河南将“红”与“绿”、“俗”、“古”结合,巧做加法与乘法,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美中不足的是,景区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等因素,也制约着我省红色旅游加速“走红”。

红色的精神洗礼

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州人历时10年,在太行山上开凿出长达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红旗渠工程量之大,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灌溉面积之广,堪称人间奇迹。

1996年,红旗渠成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随后相继戴上了“新中国60大地标之一”等桂冠,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前来视察,红旗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经权威机构评估,红旗渠的品牌价值已超过10亿元。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林州市依托红旗渠独有的魅力和雄、险、奇、秀的山水资源优势,将红旗渠开发成红色旅游景点,红旗渠这一红色旅游品牌逐步叫响。

如今,林州市的许多宾馆酒店,每天都有外地的旅游团接踵而至。游览了红旗渠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敏建认为,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载体,红旗渠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红色图腾,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当年,林州人仅靠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道“人工天河”。林州市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处长王广周认为,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州人生存能量、创业精神的一次集中释放,那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迸发出来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让人从心底折服!

来到红旗渠景区,游人就会在心底涌起一缕红色的记忆,受到精神的洗礼。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江福告诉记者,他的父辈就是当年红旗渠的建设者,他曾一次次从父亲的口中感受到红旗渠人那种艰苦创业的骨气和勇气,“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我就会回到红旗渠边仰望、沉思,汲取精神力量”。

拜谒红色旧址,尽享精神大餐,红色旅游的魅力就在于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收获。周末,市民刘先生夫妇准备自驾车到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出发地走走,“现在生活好了,孩子有些娇生惯养,我们想带他走走红军走过的路,了解过去那些苦难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孩子变得坚强一些”。

在网上,很多网友也相约到新县、林州、确山等红色旅游景区游览。一家旅行社的导游李女士认为,通过红色旅游,能够唤起红色记忆,汲取精神营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游人纷纷追寻红色遗迹,新县鄂豫皖首府革命博物馆、罗山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遗址等红色景区成了很多单位和团体的首选,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2005年1月6日,省旅游局在河南人民会堂举行“情系红旗渠·河南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河南红色旅游由此拉开了帷幕。

据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介绍,我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呈现“南北两片、中间一线”的分布格局,南北两片分别是信阳、安阳,中间一线是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短短几年间,我省红色旅游从小到大,日益红火,部分红色旅游景点已经相当有名气。目前,全省红色旅游景点有647处被命名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306处被命名为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0处被确定为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

为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近年来,我省实施“2526”红色旅游重点建设工程,推出大别山区、太行山区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圣地游、长征精神游、中原抗日故地游、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时代精神游5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2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1~2015年全省红色旅游五年规划也在编制中。

今年6月3日,全省红色旅游活动月启动。6月17日,首次推出的《河南省红色旅游地图》出炉,首期印制40000份,免费向大众赠阅。近日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中,焦裕禄烈士陵园等河南6家红色旅游景区榜上有名,至此,我省已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家,红色旅游A级景区24家。

红色旅游不逊生态旅游

进入7月,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吴萌每天天亮就要来馆里,天黑才能回家。她说,今年新县游客猛增,她们每天平均接待游客达800人以上,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00多人,是前几年的8倍以上,她比以往忙碌了很多。

新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开国将军的故乡,拥有360多处革命历史遗址,这里产生了红军的第一架飞机、红军第一个航空局、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众多“第一”,让红色光辉在新县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在新县,当地人都会唱几首红歌,讲几个将军的故事。县城的出租车司机胡师傅自豪地告诉记者:“《亮剑》中的李云龙说的黄麻暴动策源地,就在我们新县,李云龙的原型就是新县籍将军。”

近年来,新县大打红色旅游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达150万人,相关收入4.8亿元,红色旅游不逊生态旅游。

新县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在沪陕、京珠、大广高速出入口等处设立10余块大型电动旅游广告牌,增设旅游商品购物中心20余家,建成了遍布全县的红色旅游网络。同时,新建了鄂豫皖将帅馆、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展出了我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复制品及退役的坦克、飞机、大炮等多种武器,利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把游人带回到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位于新县县城中心,2007年,一位开发商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提出在此建大型超市,却被当地领导婉言谢绝。红四方面军旧址不仅没搬迁,县财政还投资300多万元重新修缮。

新县还大力整理、挖掘红色文化,相继出版了《上将许世友》、《将星璀璨》等文艺作品,创作了《吴焕先下山》、《许世友探母》等节目,组织县歌舞团和“杨摆柳”农民艺术团在各景点巡回演出,还开发出红军服、红军帽、红军鞋等10余种红色旅游商品。这些精心开发的红色文化产品让呆板的说教活起来,让尘封的历史动了起来,受到游客欢迎。

“现在,每天都有10多个旅游团队或自驾车队来新县旅游,每天游客接待量有几千人。”新县旅游局局长陈秀焰说,新县已创建4A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创出了“将军故里”、“将军菜”等品牌。

今年“十一”期间,记者看到,新县鄂豫皖革命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英雄山等众多红色景点的游客趋之若鹜。在“许世友将军故里”景区,管理人员自豪地说:“每逢节假日,到我们这儿的游客有上千人。”来自安徽的游客赵女士感叹说:“来到新县,可以拜将军墓、登将军山、游将军城、听将军故事、唱经典红歌……品味这些红色经典,感觉很有收获。”

红色旅游不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也成为老区人致富的助推器。在许世友将军故里田铺等乡镇,涌现出300多家“农家乐”餐馆。“到我们这儿吃‘将军菜’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是顾不上接受你的采访!”许世友将军墓景区“常来饭店”的老板韩平边忙边告诉记者。

巧做加法与乘法

很多红色景点都处在青山秀水间,绿色资源相当丰厚。我省一些地方巧做“加法”,将“红”与“绿”、“俗”、“古”相结合,借“红”推“绿”,以“绿”促“红”。

卢氏县曾经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境内遍布着30多处红色旅游景点,多数红色遗址同时也是旅游景点。该县新四街、红军洞、红军后方医院等红色遗址,地处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曹靖华故居、鲁迅教泽碑、千佛窑等人文景点,则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同处五里川镇。

在著名的抗日遗址石大山,记者看到,这里也是卢氏县新开发的一处风光旖旎的山水景区,红二十五军当年写下的标语“杀上前去”等文物遗迹,与抱犊寨、樱桃沟、火焰山等景区融为一体,置身其中,让人产生了时光倒流之感……

早在1995年,卢氏县就实施了“红飘带工程”,加大山水景观与红色文化整合力度,相继建成了30多处景点。这些旅游景点融红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让游客在领略秀美山水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的洗礼,对游客产生了很大吸引力。

林州市则做“乘法”,将红绿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形成了倍增效应。

在红旗渠景区带动下,当地的“百里画廊”太行大峡谷、“天开图画”黄华山等自然旅游资源也得到发展,与红旗渠景区形成了红色与绿色交辉、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的景象。

“红色商机”更待提升

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综合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红色旅游会催生出令人惊叹的“红色商机”,庞大的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我省红色旅游起步较早,但与江西、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省红色旅游领导小组首次会议上,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指出,我省的红色旅游虽然点多、线长、面广,但还存在着景点分散,总体规模小、实力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市场意识不强,开发宣传上零打碎敲、各自为战等不足。

缺乏游客能够参与进来的深度体验性项目,是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当前各个旅游景区的“通病”。“在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游客看到的往往只是简陋空荡的纪念馆,馆中陈列着几门锈迹斑斑的大炮和几杆枪,仅靠遗址、雕塑、纪念碑和为数有限的实物,红色旅游景点难以长期吸引游客。”省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林梅英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红色旅游宜增加参与、体验项目,强化趣味性,将精神洗礼与深层体验集于一体,丰富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为了抢抓红色旅游带来的“红色商机”,一些地方正在展开深层次的探索。新县县长助理李良斌表示,红色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景点由国家拨款、门票免费,因此,他们将尝试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品、军事文化体验园等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项目,拉长红色旅游的产业链。

新县“红”“绿”相间的旅游特色,与周边县域十分雷同,彼此之间影响都很大。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新县等地近年来积极构架“大别山红色旅游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思路,打造统一的大别山红色景区。

早在2007年,鄂豫皖三省六市36县就共同发布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联合宣言。2008年1月6日,鄂豫皖三省相关各方在我省信阳市召开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体”协调会。新县旅游局副局长李刚说,“大别山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就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游客互送,使大别山成为继井冈山、延安之后的又一大红色旅游景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