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独步边疆》
郑板桥的印章
大学生
诗选
方便实惠的水果行
手机充值卡
tpzz1111050
tpzz1111047
tpzz111104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石康开始写《奋斗2》(现在的《奋斗乌托邦》)之前,为了表示一下我这300万不白投,主动跑来博洛尼体验生活,刷卡上班。我拽着他翘班聊天,聊青春岁月,聊长诗哲学,聊奋斗,聊那个搁浅的艺术区梦想。感慨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除了城市摆服装摊的个体户,连个赚钱方式都没有。出个万元户,就是神话一样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给了我、石康,和所有人奋斗的梦想。

职业看展人的不务正业之旅

当观众当成职业的,我大概是看展界第一人。艺术展、设计周、狂欢节、红灯区,我“不务正业”的脚印踩到了全世界各个稀奇古怪的角落。

我有个外号:“职业看展人”。人家都是职业策展人,我倒好,当观众也当出职业了。家具展、布料展、设计展、时装展、艺术展、各种稀奇古怪的展,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看不到的。太美旅行的胡世辉,做全球定制旅行的哥们儿,邀请我入会后,深感大赚一笔。我把自己特好玩的看展之旅,给他一讲,活脱就是一个个惊艳旅游路线。其实2008年后,跟我全球跑的人就越来越多,每次看展,我都像带团出国旅游。

本来做家居,应该是家具展看得最多。但自从坚定了“不卖家具,而卖生活方式”的路线后,我的灵感摄取领域越来越剑走偏锋。起因是有次法兰克福家纺展,我遇到个参展的法国老太太。她的摊儿只有桌布,整个展台,就像巨大的立体花园一样,五彩缤纷,让人说不出的舒服。我说您这桌布真好看啊。

老太太呵呵一乐,还成,我是欧洲第一。

原来碰到了一位少林扫地僧。

我说您的设计师真不错。

老太太说:“这不是设计师能解决的问题。我做了50年,已经是欧洲第一,没有任何人能让我去抄一下灵感了。设计师都是有行业惯性的,如果还在这个层级,那桌布只能越做越难看。”

那您怎么做呢?

“我必须去更源头的地方寻找灵感。我不逛家纺展,只逛时装展。今年流行什么面料,什么花纹颜色,地球上哪个区域的文化风格,在时装展里都能看到。我把这些灵感再用到桌布设计上,才有创新。”

我心中一动:那做时装的,又去哪里找灵感呢?

回国后,找朋友聊,天南地北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美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时装设计师……他们都是从哪里找灵感?

最后结论,往简单说,就是生活。但能大彻大悟,在砍柴种田的生活中汲取无限灵感的人,说实话太少了。我自认没这个功底,所以多少还需要些不一样的生活。我找到了两个设计创意最能收获灵感的领域:当代艺术,部落文化。艺术展、设计周、狂欢节、全球的民族部落,就都成了我的目的地。

纽约上空再次炸开的蘑菇云

于我而言,艺术展是经历最多的。我曾经和北京798艺术区的创始人黄锐,去逛过美国切尔西区画廊。本来纽约当代艺术最集中的地方是格林威治村,那里就是石康说过的“这,就是我们的家园”。一排耷拉着快断掉的烟囱,一堆墙皮发皱的破旧厂房,艺术家快乐创作。逐渐人气暴涨,画廊开起来了,商业也进驻了,大牌店也出现了——地价也炒高了——大批艺术家付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只好去了旁边的一个废弃的屠宰场,重新开始快乐创作,这就是现在的切尔西区。

我俩在切尔西区逛画廊,没走几家就看见了中国当代标志性人物。一幅画里两个他,地上一个大的,拿着宝剑抬头望月;树上一个小的,也舞着宝剑。俩人剑尖遥遥相对。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真正打响,就是靠的政治波普。一个完全封闭、与世隔绝的地区,它的文化最容易挑起世界的好奇心。在领袖崇拜的时期,艺术把批判精神扔九霄云外;而之后,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开始无限恶搞。

黄锐说,这是艺术小流氓的作品。我对他这个词儿深以为然。这些艺术小流氓,不观察社会,观察市场。文革时代中国人的悲伤、愤怒、仇恨,很受老外追捧,他们抓着这个符号就往死里用,弄成商业流水线,一月能出好几幅,完全的消费需求导向。当西方接受这个形象时,艺术品就成为了快销品。艺术的流传成了玛丽莲·梦露、波普的那种流行方式。但时代的印记为中国经济做出贡献,是谁都应该想得到的。

2006年,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蔡国强的展。大都会一般都是古代、近代的,很少做在世的艺术家的展,蔡国强更是第一个能这么做的华裔艺术家。他的作品有这些:屋顶上(大都会的展区是在屋顶花园,俯瞰全纽约)一个巨大的玻璃,地下扔了几只死鸟,撞得头破血流。透过玻璃看纽约特唯美,低下头看死鸟特自嘲。鸟以为城市是真实的,其实还有层坚硬的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