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聚焦神八发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亲爱的,我来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整衣衫 踏征程 此去太空会天宫
路迢迢 心切切 明早等我献初吻
亲爱的,我来了
相约在32天后待发:精确成为关键词发射:创造间隔最短纪录期待:相会在祖国上空

整衣衫 踏征程 此去太空会天宫

路迢迢 心切切 明早等我献初吻

夜色中的戈壁滩,胡杨树拖曳出长长的影子。

秋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八号从这里出发,他,和天宫有个约会。

如果这一切顺利到来的话,属于中国空间飞行器的太空初吻,将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来临。

那一刻,天宫一号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542圈。

那一刻,他和她,就在祖国的上空相会。如果天气晴好,人们从天文望远镜里,可以看到他们依偎的身影。

相会“万里穿针”

人们赋予浪漫想象的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看来绝非坦途。神八飞船要通过5次变轨、4次“刹车”,经过将近130万公里的远行,才能一步步“逼近”天宫。

“两个以7800米/秒速度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准确会合,精度要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这就如同‘太空万里穿针’,比我们常说的‘百步穿杨’难多了。”周建平解释。

“神天”形影不离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后,将在太空中以“组合体”的方式运行。

“这在中国航天从来没有遇到过,‘组合体飞行’不仅体积大,而且很难控制。如何使组合体以规定的姿态运行很困难,这将给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带来很大难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告诉记者。

除了“组合体飞行”外,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将面临“低轨道、长寿命”的考验。“以前载人航天飞行一般都会几天内结束飞行,返回地面。而交会对接任务将持续两年,天宫一号要在太空中飞行两年的时间,这将给控制带来不小的压力。”童旭东告诉记者,由于低轨运行,将会经受原子氧、大气阻力、地球磁场等一系列环境考验,这将对飞行器可靠性带来一定的难度。

童旭东同时告诉记者,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前后,中国航天将执行20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任务的高强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管理效能就显得更加重要。

等待:

相约在32天后

天宫一号像个羞涩的少女,早早来到约会地点,一圈一圈地踱着步,等待着心中“恋人”。

她,需要在太空中徘徊512圈,才能等来神舟八号的发射。

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过582秒的飞行,器箭分离,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47公里的椭圆轨道。

此时,距与神舟八号约定相会的时刻,还有32天又8小时28分。

先期到达的天宫一号在太空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需要通过多次变轨,才能到达神舟八号能够找到她的地方;需要对测量设备、对接机构性能以及停控、倒飞等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后,才可以握住神舟八号热情洋溢的手。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后,天宫一号将把100伏的高压电转换为低压后,提供给神舟八号,让神舟八号保持充足的“体能”返回地球。

早在10月30日,距神舟八号发射还有约40小时、距太空之约还有将近4天前,天宫一号就已完成所有准备,望眼欲穿地等待神舟八号出现。

10月31日10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宣布,天宫一号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倒计时由此开始。

待发:

精确成为关键词

赴天宫之约,中国航天人为神舟八号发射做了充分准备。

为了发射天宫一号,长征二号F火箭进行了170多项改进。而这一次,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20余项改进。

浩瀚的太空,留给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这对情侣相会的时间和地点近乎苛刻。只有做到发射“零窗口”、火箭入轨“零误差”,才能把飞船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让他与她在两天后顺利相见。

精确,是交会对接的关键词。

10月31日10时,火箭开始加注燃料。这一天,酒泉告别了持续多日的艳阳,早起的人们还看见了飘落的零星雪花。

有人说,那是因为舍不得神舟八号的离去。

发射:

创造间隔最短纪录

戈壁的夜空,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首流传已久的童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11月1日的这个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人入眠。

发射时间瞄准5时58分07秒。

负4小时,气象专家再一次提供精确预报:少云,风速4至6米,能见度20公里,发射窗口时间气象条件良好。

此时,各系统人员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

此刻,巨大的探照灯照亮半个夜空。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在10公里外都能看见。

负2小时,负1小时,负15分钟,塔架工作平台缓缓打开,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展现出来。塔架上,最后一批陪伴神舟八号的工作人员按预定程序登车撤离。

负1分钟,地面供电自动切换为船箭组合体自供电。船箭组合体已经做好飞向太空的准备。

“……5、4、3、2、1,点火!”零号指挥员下达倒计时指令。

事实上,由于天宫一号发射计划推迟了一个月,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八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创造了连续执行两次载人航天任务间隔最短的历史纪录。

期待:

相会在祖国上空

夜空中的火箭尾焰,像一盏耀眼的孔明灯,反衬着黑暗中火箭修长的身影。

站在发射架1.5公里外,记者能感到大地在颤抖。

583秒后,夜空中那道美丽的弧线渐渐消去,神舟八号进入预定轨道,消失在灿烂星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主动寻找、对接天宫一号。

按照交会对接方案,神舟八号将在地面测控系统的引导下,经历5次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与天宫一号同一轨道。当两者相距约52公里时,神舟八号安装的通信系统,将收到来自天宫一号的信号。

进入寻找、接近和平移靠拢阶段,神舟八号将不停地通过自身的微波雷达等装置,寻找、靠近天宫一号。为了防止与她擦肩而过,神舟八号还首次安装了平移发动机,平行移动调整位置,准确对接。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50分钟。

5公里、140米、30米,他和她最后一次驻足凝望。神舟八号再次缓步前行,主动伸出他的双臂。按照交会对接方案,这一次的对接,由神舟八号平伸出捕获环,在15分钟内主动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天宫一号。

如果这一切顺利到来的话,属于中国空间飞行器的太空初吻,将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来临。

那一刻,他和她,就在祖国的上空相会。如果天气晴好,人们从天文望远镜里,可以看到他们依偎的身影。

甘陕上空“拥吻”

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据介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预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3日凌晨,届时两个飞行器正飞行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交会对接为何选择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实现?甘肃、陕西两地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属于搭界弧段,可实现测控全可见。同时,甘陕两地又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够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从相距140米的停泊点,到最终的靠拢锁紧阶段,整个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文图均为新华社发

揭秘航天员太空生活:

厨房 空调 医院

一样都不少

虽然我国首次交会对接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但“神八”等航天器完全按照载人要求设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多项高科技技术在“天宫”“神八”中得到应用。

半小时烹出美味佳肴

据了解,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神舟八号上搭建了迷你“太空厨房”——食品加热装置。

这座“太空厨房”是为飞船量身定制的,长、宽、高均不超过30厘米,重量仅有4.4千克。在5~30分钟内,既不需要家庭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更不必航天员亲自“下厨”,就能通过这个装置,利用事先配备好的食品材料,加热出一份份美味佳肴。还可以增加液体加热装置,为航天员热上一杯苹果汁、果粒橙或纯净水……

宇航服犹如内部小空调

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宇航服温控调节装置等作为环境控制及生命保护分系统产品,犹如一部“太空空调”,在航天员的飞行试验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中国航天科工九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可以通过电动舱外控制器远距离对飞船内的气体流量进行调节。航天服温控调节装置则能够调节航天服内的温度,确保航天服能够适应太空骤冷、骤热的环境。据了解,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飞船上。针对航天员未来太空生活的需要,该装置在“神八”上进一步接受考核,为今后“神九”“神十”的应用打下基础。

航天员体检有“医院”

谁也想不到,10余种最大不过成人巴掌大的银灰色长方体装置,却能适时监测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并将数据自动分析后传送至地面设备,以便地面人员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这些装置就是中国航天科工九院研制生产的环控生保、医监医保系统产品,目前,它们已跟随天宫一号在太空遨游,它们的安家将让航天员的生活更加舒适。

7

6

5

4

3

2

1

发射成功

8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