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张丽霞 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科学编制城镇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增强郑州综合服务功能,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成体系完善、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整合重要矿产资源,推进资源资产化,促进生产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集聚,全面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能源保障能力。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 都市区建设,基础设施需先行。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民生改善,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水、电、气、暖城市管网体系,提升公共资源的服务和保障能力,是都市区建设当务之急。 为满足城市发展对供水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建设适度超前的城市供排水系统,郑州供水将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建设全市水厂、供水管网,实施主城区和组团统一供水,实现供水系统的联合调度,完善突发性事故应急机制,高标准建设和改造排水管网,建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雨水排除与利用系统,进一步提升城区防汛排涝能力。 在利用黄河水和城市地下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南水北调水源,将“南”水用好、用足,坚持以“利用不同水源、保证区域供水安全”为原则,对供水系统构架进行合理调整。据悉,我市将新建水厂工程刘湾水厂、桥南水厂、须水水厂、龙湖水厂、尖岗水厂。到2020年,城市供水能力将达到400万吨/日。规划新铺配水干管总长度约为1840千米,对1999年以前铺设的供水管道进行改造,需改造的管道总长度约446千米。 为保证供水管网抢修及时,以及时到达事故现场为原则布置抢修基地,以居民最远不超过5公里到达为原则布置服务网点,规划抢修基地及服务网点共30处。 提高城市电气暖保障力,超前规划城市电气暖供应设施,统筹建设地下管网输送通道。完善城市燃气管道输配网络。 根据《河南省天然气规划纲要》,规划建设的四条主要长输管道中有“博爱枢纽站-郑州-薛店中心站联络管道”以及“中原油田-开封-薛店中心站调峰管道”途经郑州,可为郑州市提供新的气源;同时国家西气东输三线、四线都在规划中,均可服务于郑州市民的生产和生活。 随着国家首条跨国大型输气干线西气东输二线的建设,郑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西气东输二线郑州支线,该工程西从西气东输二线泰安支干线中牟分输站对接,沿丈八沟北侧至规划万三公路与龙中公路西北角,然后沿规划万三公路西侧向北敷设至郑民高速与规划万三公路交叉口西南角,沿郑民高速北侧向西至白石滚潭沟门站,油门站引出后,向西敷设至四港联动大道西侧,与四港联动大道高压燃气管道对接。工程线路全线长14.9千米,年输气规模4.5亿立方米。 “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郑州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70亿千瓦时;全社会最大负荷11500兆瓦,年均增长率为11.5%。“十二五”电网建设总投资155.28亿元。 完善资源节约和运管机制,推行电气暖等消耗型公用资源的分用途阶梯价格制度。到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0%,天然气入户率达到95%以上。郑州市热力总公司全力构建“大热源、大联网、大客服、大调度、大维护”的“五大格局”,积极投身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建设。加快建设新热源,塑造“规模升级、合理分布”的“大热源”体系,加快南郊热源厂的正式投运,北郊热源厂的建设提上日程,实现供热能力的跨越式增长。根据郑州都市区中各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规划,择时推进经开区热源厂、航空港区热源厂的扩建,根据马寨工业区的热负荷情况建设工业锅炉房,力争工业热负荷上规模。根据郑州市集中供热规划的整体布局,加快“建成区集中供热管网全覆盖工程”的建设和各大热源供热管网的同步敷设,打造全新的城市热网大动脉,促进现有热网系统的快速升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