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T4 新郑聚焦 上一版3
两地联姻 故里情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地联姻 故里情深
——新郑市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纪实
俺在新家合个影。
李金芬一家人欢度到新郑后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组织专人到移民新村现场为移民办理老年优待证。
帮扶干部忙碌在移民搬迁现场。
▼孩子们拿到崭新的课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村民赵彩虹在家里加工食品包装盒,仅此一项使她每月增加收入800多元。

本报记者 陈扬 赵丹 李佳浩 赵杰 高凯 赵地 王喆 李伟彬 刘栓阳 通讯员 赵治国 文/图

编者按

三峡移民,一部雄浑的史诗;南水北调,一座不朽的丰碑。古老三峡的十年巨变,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还能够实施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而如今,南水北调,又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伟大与奉献、包容与亲情。

10月26日,新郑市最后一批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82户362名移民落户该市和庄镇钟观社区,这标志着新郑市安置库区移民工作已全部结束,移民工作也已经由“搬得出”转入“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后续发展阶段。两年来,新郑共安置1098户4500余名移民;两年来,新郑全市上下齐动员,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两年来,新郑多措并举,努力破解“移民安稳致富”课题,走出了一条“两地联姻,故里情深”的特色之路。

访 谈

新郑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工作任务基本完成。近日,记者走访了新郑市相关领导,就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采访。

记者:新郑是黄帝故里,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作为移民的安置地之一,新郑有着怎样的优势?

答:近年来,新郑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新郑”的目标,确立了“建设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者、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和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的战略定位,实施“十大工程促转型、十个所有惠民生、十项创新保稳定”,抓项目建设、抓经济发展、抓社会稳定、抓民生改善,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新郑之路。而新郑本身,也的确具备着各种优势——“中、通、古、丰、优、美”。

新郑位居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四周郑汴洛许环绕;交通四通八达,处在郑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京港澳高速、107国道、郑新快速通道、连霍高速、郑石高铁、新郑机场等构筑起立体交通网络;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以及神秘的具茨山岩画,让古色古香的新郑别具厚重、博大的魅力;资源丰饶,境内煤炭储量丰富,新郑古枣享誉全球,以食品、烟草、煤炭、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夯实新郑发展之基;“优”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新郑市是国家卫生城、中国特色魅力城、中国优秀旅游城,连年获得全国、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招商引资政策独到,西亚斯、华信等高等学府林立;境内山川秀丽,湖泊河流纵横,空气清新,和谐宜居。再加上拜祖大典的影响,新郑日益散发出强大的吸引力。

以人为本、和谐宜居,新郑以“开放融合”之姿,驶入了经济发展、民生和谐的快车道。

记者:请问在移民新村的筹建上,有什么原则和具体做法?

答:在移民新村选址上,新郑市的六个移民新村都紧邻省道、国道、铁路、机场,临近产业集聚区,道路畅通、出行便利、岗位充足、就业充分。

在新村规划设计上,新郑市把移民新村建设成为新郑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样板村和城乡一体化典型村,新村涵盖学校、卫生室、超市、文化大院、戏台、游园等,实现照明智能化、能源清洁化、饮水安全化、生活舒适化、管网一体化。

在房屋质量监控上,在施工程序上实行监理签字、移民代表签字、工作人员签字“三签字”;在监管体系上落实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移民参与“四位一体”;在环节把控上严把项目招投标关、原料进场关、工程监理关、资金拨付关和审计决算关等“五关”。

记者: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新郑是如何体现移民利益的?

答: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为重”。

新村建设以移民满意为重,把移民新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样板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土地整理以移民利益为重,我市提出:“不把一分薄地给移民,不把一亩旱地给移民”,把薛店镇、郭店镇等移民安置区旱涝保收田农用机井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列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万亩示范工程之一,使移民群众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党员干部以移民服务为重,按照“党建强新村、务实建新村、文明树新村、服务优新村、法治安新村”的思路,在移民村深入开展“双强双有”活动,靠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动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引领广大移民群众走进新家园、创造新生活。

新郑是我家

郭店镇双岭移民新村周遂林(村干部)

村美、房美、景美,心情更美,来到新郑,真是生活舒心、工作称心、亲人暖心呐!

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李仕臣(村民)

新郑是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生活1年多了,我感觉这里生活宜居指数和幸福指数都很高,对我来讲,最幸福的莫过于娶了美丽的新郑媳妇,想想未来的生活,我感觉信心满满,新郑是我家,我喜欢这里。

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全建业(村民)

以前也知道新郑的拜祖大典,去年作为移民代表去现场亲身经历了一回,太震撼了,新郑是人文始祖黄帝出生的地方,现在我们也是黄帝故里人了,作为新郑人,我骄傲,我自豪!

和庄镇钟观社区移民新村杨逸纯(13岁)

妈妈带我去新学校看了,新学校可真漂亮啊,老师也很好,我还知道在这里上学有很多好处,比如所有学校都有多媒体啦、从小学到高中都免学费啦等等,家乡的同学都很羡慕我呐,想到很快就能到新学校上学了,高兴得都睡不着觉!

1

做好组织工作 走好搬迁之路

“多亏了新郑的干部,要不真危险了。”新郑市郭店镇新李营移民新村的兰国红告诉记者。提起去年发生在搬迁路上自己及时得到救助的事,兰国红内心充满了感激。

“凌晨4点多在老家搬东西的时候,感觉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当时也不在意。后来在车上快走到西峡的时候,觉得脚有点红肿了,车上的车长看到后十分重视,立即联系随队医生来给我瞧,经诊断竟是被毒蛇咬了。”

移民局穆局长告诉记者:“被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抢救方法就是注射抗蛇毒血清,但西峡医院没有这种药品,我们立即乘救护车直奔南阳医专附属医院。市领导第一时间知道情况后,立即打电话四处寻找药品,经过艰苦寻访,终于得知郑州一家医药公司仅存一支抗蝮蛇毒血清,之后立即安排专人把药品火速送至南阳。”

一场生死时速的“战役”落下帷幕,种种浓情、点滴细节和高效的应急预案体现了新郑人民对移民亲人的周到、细致和爱心。

“人还没到新家,已经感觉到新郑家人的熟悉和温暖。”兰国红感动地说。

【链接】

在移民搬迁组织上,新郑市由指挥部办公室和交通运输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宣传报道组、迎亲现场组、帮扶稳定组共同承担全部搬迁工作任务。各工作组从搬迁对接、物资供应、车辆组织、人员抽调、现场指挥、任务落实各个环节充分准备,把所有的工作都细化到人、责任到人、分包到户,“纵到底、横到边”,所有工作和细节没有空缺。

2

一切为了让移民群众满意

新郑市和庄镇钟观社区移民新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来自淅川县上集镇的移民代表从淅川赶来,进行现场对接、提前察看新村的建设情况。

移民代表杨宏军来到自己将要入住的新房,喜滋滋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这两层小洋楼真漂亮,在家乡哪有这么好的环境啊,俺也住上小别墅了!”

“这是什么灯?这路灯上面怎么还有个‘黑板’呢?”有人发出了疑问。

“这是太阳能路灯,节能又环保。每家每户还通有天然气。”移民局相关领导陪着代表们边走边介绍,“以后你们要搬来这里,交通也很方便,离机场只有几公里,去郑州也很近。还有咱们这儿的新港产业集聚区有很多企业,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了,经济收入也多样化了。”

在和庄镇钟观社区移民安置点,偌大的房屋建设场地已基本完工,场地四周彩旗招展。“来这一趟,收获真多啊,工作人员也很细心,给我们介绍安置区的土壤气候、人文地理、主导产业、经济收入状况,以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出行交通等,我们都对来这边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链接】

在移民安置对接上,新郑市精心制作了《移民安置宣传画册》、《移民安置点区位图》和“新郑市情及移民安置简介”宣传光盘,通过介绍新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移民安置点优势和发展前景,让移民更深入地了解新郑市移民安置方案,宣传新郑市移民安置的优惠政策,让移民群众更深入地了解新郑、想来新郑、盼来新郑。

3

做新郑人真好

走进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移民新村,整齐划一的柏油马路,一栋栋崭新的独家小楼,图书室、篮球场、健身器、活动室等一应俱全。一群老人正在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当记者询问老人们在新郑的生活时,62岁的李大娘笑着说:“新郑的惠民政策可真是好,一来新郑,镇里的干部就为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办了老年优待证,刚拿到老年优待证的时候,我还真有点不敢相信,这么个小本本就能在新郑随便坐车?”

“这个小本本太方便、太好用了,就像所有公交车都是咱自己的‘私家车’一样!”旁边的老人们也打开了话匣子,“来之前一直头疼俺孙子在这儿上学的事。他今年该上高一了,俺家条件本来就不好,本以为搬迁到新郑后,让他出去打工挣钱的,但没想到这里高中都免学费。在这样好的政策下,俺孙子又可以继续上学了!”

72岁的郭大爷也给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他在搬到新郑后就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段时间他因患感冒住进医院,花了260元钱,出院时按照规定获得住院报销费用100多元。“居住条件好了不说,还有这么多好政策,我们现在的生活真好!”郭大爷向记者道出了肺腑之言。

【链接】

在促进民生改善上,新郑市在移民群众入住后,以“故乡并不遥远、亲人就在身边”为主题,适时组织开展了“送亲情、送岗位、送家电、送健康、送文化、送爱心”的“六送”系列服务活动。让所有移民群众的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免费教育,让所有移民老人实现了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让所有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感受到作为新郑移民的自豪、幸福。

4

贴心服务

让移民可发展能致富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新郑市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全海潮家的小院内。院子里开垦出了一小片菜园子,大白菜、蒜苗早已探出了头,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全海潮正拿着锄头,细细松土。

他们一家是2010年从淅川县迁到新郑的第一批移民。

“搬到这儿之后,家里添置了新电器,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生活可舒适呢。”全海潮介绍着搬进新家以来生活的变化,“最开心的是我当上了村里的‘六护员’,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生活可美呢。”

在全海潮家串门的村民魏亚飞也开心地告诉记者:“来到新郑后,我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现在在白象集团上班,每天骑着电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方便得很,也不辛苦。”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俺们对今后的生产生活充满信心!”该村党支部书记全铁秀说。据他介绍,村里有200多位乡亲都在周围的企业里找到了工作,从事“六护员”、环卫员、民调员等公益性岗位的村民也有十几位。

【链接】

在后续帮扶发展上,新郑市坚持“只有移民能致富,才能实现稳得住”,着力充分就业,为移民免费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组织当地知名企业举行就业招聘会,鼓励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向移民倾斜,扩大移民就业年龄,提升移民女工就业率,并为村里安排了“六护员”、环卫员、民调员等政府公益性岗位;着力土地流转,在移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土地流转,帮移民规避农业生产风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移民村建设“一村一品”奠定坚实基础;着力全民创业,按照新郑市全民创业30条《意见》,鼓励移民自主创业,引导移民群众办企业做生意,让移民发展后劲更猛,致富信心更足。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