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挥别苦涩 从头再来
保护隋唐大运河遗产
我市发布20年规划
众编剧畅言
“创作经”
河南女篮败走上海滩
全国智力运动会开赛
我省36健儿江城出战
“河南造”《我爱泥》
昨开机
校园足球联赛郑州赛区开战
中国女排逆转多米尼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众编剧畅言
“创作经”
年代题材组:开辟新领域现当代组:体现时代精神

众编剧畅言

“创作经”

本报记者 秦华 文 李焱 图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南省广电局等承办的“中国电视剧编剧首届(郑州)论坛”自7日在我市开幕以来,已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讨论,高满堂、邹静之、王宛平、刘和平、姜伟、王丽萍等10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编剧,分为古代题材组、年代题材组和现当代题材组3个组别进行了讨论,编剧们各抒己见,探讨了当今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古代题材组:文史要分开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对于编剧来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剧,我们是为今天写的,我相信每个写历史剧的人,都是有感而发。”电视剧《神医喜来乐》编剧的周振天说,历史剧有个通病:不大重视历史的本来面目。然而历史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清楚,所以重要的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是座富矿,但是并不是随便一提取再加工一下就可以的,需要把最珍贵特有的东西表达出来。”

周振天说,当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辉煌的、最好的年代,但同时也是矛盾最尖锐、社会现象最荒诞的时代,对于写作者来讲,可以有很多挖掘的素材,然而当代题材禁区多,甚至比历史剧禁区还多,许多有吸引力的题材是不能碰的,所以历史剧有着借古讽今的效用,比如《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借神话来讽刺当时的官场。

论坛上,一些年轻编剧对于一个怪现象十分困惑:一些严肃大气的历史剧播得不怎么好,反而是那些纯娱乐化的剧收视率特别好。对此,《雍正王朝》《大明王朝》编剧刘和平说,为了参加这个论坛,他特意看了一下热播剧《步步惊心》《美人心计》《倾世皇妃》,他的感受是,文史一定要分开,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文化,无法当成历史来拍,所以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看待那些不那么严肃的历史剧。

年代题材组:开辟新领域

据统计,年代戏在全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的比重是36%,足见其分量。《像雾像雨又像风》《京华烟云》编剧张永琛说:“我自己特别偏爱年代剧,因为我觉得年代剧能写出‘范儿’,这个‘范儿’表现在:塑造人物上,更能体现一种英雄主义感;故事上,更能融入一种传奇性,创作空间更大。”张永琛认为,所有的电视剧类型都应该注重如何去和观众沟通互动,剧中体现的人性共性,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然而,观众打开电视机,会发现豪门戏、宅门戏扎堆,缺乏新意。对此,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长、曾担任《闯关东》《走西口》编剧的高满堂建议编剧们:“创作年代剧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要跟风,不要模式化。”高满堂举例说:“如果把碟战戏也划入年代戏中,那么无疑碟战戏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基本上看了一部之后,其他的就不用看,东拼西凑而已。”他认为,现在电视剧同质化严重,作为编剧,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尽量为观众开辟新的领域。

《让子弹飞》《三国》编剧朱苏进十分赞同高满堂的观点:“我们看美国的一些影视剧,会十分佩服编剧的想象力。剧本作为影视剧的根基,一定要根植于百姓生活,开挖足够宽阔的表达层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现当代组:体现时代精神

“编剧是个很辛苦的行业,构思写作不容易,还要担心收视率。我一直坚持写现实题材,有段时间遭遇瓶颈期,完全是闭门造文,但是不了解社会,写出的东西不可能被观众喜欢,后来我发现,对于偏爱现实题材的编剧来说,要多深入体验生活,找准切入点,才能写出观众认可的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的编剧王丽萍说。

王丽萍有一个许多编剧都有的苦恼,一些电视剧投资方为了博收视率要求编剧加一些很狗血的剧情:“我现在还是喜欢写弘扬真善美的东西,但能坚持这一点非常难,可无论如何,编剧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这十几年来中国人整体的道德、文化水准,包括取向,其实受我们影视文化的影响非常大。现在电视剧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同质化也很厉害,我觉得如何使电视剧保持精神追求、如何出新是编剧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彭三源曾担任《半路夫妻》《亲兄热弟》的编剧,她指出一个问题:编剧们都是在家里写作,有一部分甚至是不采访的,完全根据自己的阅历写剧本,脱离实践,必然导致剧本经不起市场考验。她认为,编剧应该多关注现实,深入了解百姓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