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新股今日上市
夫妻“猪倌”致富记
“产品”推销
郑州团购市场连续两月萎缩
我市启动冬春蔬菜储备
我市家电以旧换新
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郑州认定15家电子
商务重点示范企业
中原区百余企业
出口退税增六成
沪指失守2500点
本月开展拉网排查
确保冬季旅游安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夫妻“猪倌”致富记
起死回生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岳金河 周建磊

致富故事

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九组47岁的农民赵彦卫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办起了养猪场。他与妻子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拼搏,甩掉了贫穷帽子,被乡亲们誉为带头致富的“夫妻猪倌”。

出师不利

赵彦卫虽然祖辈都是农民,但他并不甘心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由于家里穷,上完小学就回家务农,可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上学的孩子需要抚养,光靠种地,没有经济收入咋行?当他看到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种起了蔬菜,就改变发家思路,暗自在心中思忖:“别人种菜能赚钱,俺种‘肉’(养猪),收入会更高。”

可养猪需要本钱,赵彦卫就向亲朋好友借钱,还向银行贷款,筹资10多万元,2005年4月在承包地上盖起了一栋猪舍,办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从河南省黄泛区种猪场引进13头良种母猪和3头种公猪,繁殖小猪自己饲养,不到两年就发展到300多头育肥生猪。

正当赵彦卫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番时,有一天,他发现有几头猪吃得不欢,还有几头猪发起了高烧,连站都站不起来。没过几天,成群的猪开始腹泻,这下他可急坏了!

由于他不懂养猪技术,急忙到郑州牧专找来专家为猪看病。虽然猪的病治好了,但是生猪价格连续下跌,加之用来喂猪的玉米、黄豆等饲料价格上涨,他养猪不断赔钱。

起死回生

这时,好心的朋友劝他:“活口不好养,万一赔光了咋办?”

赵彦卫蹲在猪圈旁不吭声,一个劲地抽闷烟。

妻子李玉兰看着日渐消瘦的丈夫,心疼极了,抹着泪说:“养猪不行,咱们还是干别的吧!”

“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欠朋友的账还清。” 赵彦卫抬起头对妻子说。

在最困难时,惠济区政府、区农委给予了政策支持,雪中送炭。不少朋友也向他伸出了援手,纷纷把家里的钱拿来支援他。区阳光工程还多次举办农民养殖技术培训班,赵彦卫每次都积极参加,做到笨“鸟”先飞;他还自费到外地学习考察,买来《科学养猪五诀窍》、《仔猪疾病防治》、《种猪饲养手册》、《母猪科学饲养技术》等书籍,一有空就翻看;他还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节目,上网查阅相关养殖知识,收集整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经过刻苦学习,终于积累了饲养、防疫、繁殖等一整套养猪知识,使养猪走上了正轨。

共同致富

为了搞规模化养殖,赵彦卫又从银行贷款10多万元,自己摸索出了一套繁殖猪仔的独特技法,很快母猪发展到200多头,生育率大为提高。

妻子李玉兰深深地被丈夫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打动,全力支持赵彦卫搞养猪。每当母猪到预产期时,她就睡在猪圈里,为母猪接生。冬天,为了防止冻坏猪仔,她就把猪仔抱在怀里,还用奶瓶为猪仔喂奶。

赵彦卫夫妇艰苦创业,养猪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基本还清了外债,还建起了2栋新标准化猪舍。为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又把20多户养猪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惠济区鑫欣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技术、销售、防疫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

“俺要大力发展养殖业,明年计划饲养5000头生猪,让消费者放心,让政府满意。”谈到今后的发展蓝图,赵彦卫指着新盖起的一栋现代化猪舍,眉宇间透着兴奋的神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