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与鸟争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鸟争锋
默默无闻驱鸟人
每天周而复始的驱鸟工作,是为了保证新郑国际机场每个航班的平安。
7米高的驱鸟网有效地阻止了在机场活动的各种鸟类。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耳鸮被困,队员们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救出。
远离机场,寻找空旷的地方,让鸟儿自由飞翔。
队员们自制颜色鲜艳的风轮进行驱鸟。
对多功能驱鸟车进行维修。
日积月累,队里建立了鸟类标本室,对鸟类的习性进行研究。
队员到附近村庄张贴禁止放养家鸽的通告。
从古老的稻草人演变成现代的人体模特,这一演变更有效地起到了驱鸟作用。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驱鸟人

鸟击危害

高速飞行的飞机与飞鸟发生碰撞后,常造成极大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机毁人亡。据估算,一只重量为500克的飞鸟在飞行过程中,与一架飞行速度为370公里/小时的飞机相撞,就会产生高达3吨的冲击力,超出飞机设计标准的2~3倍,无异于一颗“炮弹”击中。

2009年1月16日凌晨,一架美利坚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20班机在从纽约拉瓜蒂亚机场起飞过程中,因遭飞鸟撞击而丧失动力,紧急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面上。现在,全世界每年发生约1万起“鸟撞飞机”。

策划 杨 光 图片 宋 晔 文字 王 璇 通讯员 廖东伟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有一群默默无闻的驱鸟人,他们每天驾驶着装有驱鸟录音喇叭等设备的巡逻车在机场飞行区内巡视,在机场跑道边的草丛里搜寻着隐蔽的鸟群,在开阔地带扎起吓鸟的“假人”,在禁区内拉起拦鸟的网;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放煤气炮……真可谓挖空心思,土洋结合来保护飞机的起降安全。

十八般武艺为驱鸟

“驱鸟,不是捕杀鸟儿,而是将它们赶离机场,保证航班进出港的安全。”有着15年驱鸟经验的队长时祥红说。天刚蒙蒙亮,时队长带着队员们开始巡视,驱鸟队队员每天驾驶着一辆装有驱鸟炮、驱鸟警报和频闪灯等先进设备的专用驱鸟车,并且配备有专用猎枪,他们通过发射驱鸟弹、播放鸟类天敌的声音和发出频闪灯光等工作方式,吓跑机场一带的鸟类。根据民航局的规定,机场鸟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区”确定为机场飞行区围界以内、飞机起飞阶段高度在100米以内或降落高度60米以内的区域。

沿着飞行区环场路边,每行驶一段路,就能看到草坪里放置着驱鸟设备:颜色鲜艳的风轮或是驱鸟炮、模特等。跑道两侧的草地上,一路布置了驱鸟网,网丝极细,光照下泛出白光,与天空浑然一体。

“眼尖的鸟儿也注意不到,往往会自投罗网。”时队长说。他们除了驱鸟,还要沿途将这些入网的鸟类放生。

说话间,几只鸟儿飞了过来。“这些小的会自己飞走的。”时队长说:“最惊险的一次是10多只隼突然闯进飞行区。隼个头比较大,驱鸟队紧急请示塔台,进入飞机跑道。队员向空中放了20多枪,把鸟儿吓跑后才化险为夷。”

“巡视一次的距离接近14公里,一趟下来要用一个小时。”时队长介绍,遇到鸟特别多的时候,除了每天的例行巡视外,其他时间也要不间断地驱鸟,固定岗哨还要有专人值守,13名队员几乎不得闲。

今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上空的鸟,已比1997年开航时减少了很多。

这和驱鸟队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每天最大的特点就是抬头、看天,只要在工作,头得仰着,眼睛得盯着天空,时间一长,好多人都得了颈椎病。由于是24小时待命,队员们的工作枯燥而艰苦。

这几年驱鸟队不断研究摸索,不仅在装备上有了很大改善,还建立了自己的鸟类标本室,而就在近几年成立的“消杀组”则专门负责飞行区草场的虫类消杀工作,切断鸟类的食物链,让鸟类尽量少来“光顾”。同时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正积极实行生态防治鸟害工程,按照“防鸟先防草”的生态防治理念,一旦完全建成实施后,将提高新郑国际机场的鸟害防治能力,率先实现国内最先进的生态防治鸟害水平。

“新郑国际机场经常与当地政府、公安部门联合下发一些禁止周边区域放养家鸽的通告,希望周边的居民多多配合,意识到航空安全的重要性。”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场道保障部经理张天旺表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