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友情团购只是
指责“路人”
不如践行“最美”
为何更多矿领导
连“假下井”都不屑
沈阳一男子违章老婆下车踹交警
从警车里伸脚让人擦鞋
考问公仆形象
“短命天桥”不仅仅
是钢筋水泥的腐败
保障房挖坑算开工
别玩文字游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短命天桥”不仅仅
是钢筋水泥的腐败

“短命天桥”不仅仅

是钢筋水泥的腐败

2011年3月,深圳盐田区6座人行天桥完成翻修,其中5座半年来不断出现胀包、破裂等问题。当事方深圳市路桥集团的解释,“怨天恨地怪市民”:暴晒雨淋导致质量问题、市民投诉被迫提前开放。

露天的人行天桥,不是家里的书桌,必然要经受住风吹日晒行人踏的考验,这是建筑的功能所决定的。如果天气都能成为人行天桥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只能说是前期设计粗糙、后期施工草率。

实际上,借口背后的种种疑团,指向的却是建设过程的不规范。负责具体施工的单位负责人称“整个工程造价25万元,包工包料”,而深圳相关部门却解释说25万元仅仅是人工费,孰是孰非,在未有客观公正权威信息的情况下尚难判定。但是,工程从深圳路桥到佳景劳务,再到神秘失踪的最后接棒人昆昂公司,这样的层层转包却是事实。很难想象,转包方与施工方进行的都是“义务劳动”,在转包的过程中工程款会没有缩水。

“层层转包”几乎已成工程建筑业的潜规则。转包的利益链中,环环受益。“层层转包、层层扒皮”,经过不断的缩水,最后实际用于工程建设的费用大为减少,偷工减料、无人负责几成必选项。

在很大程度上,深圳小小的天桥,正是建筑工程领域问题的缩影。很多工程,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中,层层转包实际上是把利益合法私有化的一种方式。转包中的差价必然不会进入成本核算,只会被装进少数人的腰包。利润进入“私有化”,损失却“社会化”。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更是直接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

层层转包的账,往往从第一层就开始算起了。比如深圳天桥翻修时铺设的PU胶防滑层,市场价格是150元每平方米左右,而相关部门的预算价格却是400多元。这每平方米250元的价差,正是后来层层转包时的“利益之源”。比起利润的私有化,这更是一种公权力的“私有化”。

而一旦权力在少数人那里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出现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转包”了。从招标到承建,从监理到验收,工程的链条可能串联起腐败。工程建筑领域涉及大量的资金往来,个别官员权力集中、涉及人员复杂、管理环节众多,这也意味着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很多建筑问题,不过是利益链条的合谋。无论是深圳的天桥,还是更多的“楼垮垮”、“楼歪歪”、“桥倒倒”背后,都绝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腐败。 金 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