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重要新闻 4下一版
金井沟的第一口井
郑尧高速侯寨收费站
连接线将进行改扩建
把握内涵特点 明确重点工作
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大运河申遗开启倒计时
黄河滩上辣椒红
主动融入科学布局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切实做到六个重在
抓好人口计生工作
统筹规划 完善功能
积极提升建设社区服务中心
致广大市民的一封公开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金井沟的第一口井

本报记者 刘春兰 张乔普

下了郑少高速,车子就一直绕着一个个山头转圈。初冬时节的山坡上,点缀着一团团、一簇簇红色、黄色的叶子,引得车内一片赞叹声。20多分钟后,山窝窝里露出一栋白色的两层小楼。小楼旁,两棵柿子树已经落光了叶子,只剩下红彤彤的柿子留在枝头,像是挂了一树的小红灯笼。

没想到,金井沟竟然是这么美丽的一个地方。

可当我们赞叹起村子的美丽时,村支书赵俊杰却是一脸苦笑。“村子位于新密市米村镇北部山区,是个省级贫困村。全村350户、1250口人分布在32个自然村,遍布山里的各个角落。”老赵眯起眼睛,环顾着周围的山头,“别看俺村叫金井沟,其实之前村里没有一口井。”

“以前只要下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接雨水。”老赵说,2000年,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家家户户建起了屋顶接水工程,不用再端着盆盆罐罐接雨水。可碰上冬春连旱的时候,全村人也只能喝救济水,地里的庄稼更是“望天收”。

金井沟的改变是从去年秋天开始的,是从市纪委驻村帮扶工作组进村那天开始的。

金井沟最大的问题是水,驻村帮扶组就在水上做起了大文章:今年6月,沉寂百年的小山村第一次响起了打井机器的轰鸣声。在市纪委和水利部门的支持下,金井沟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口机井正式开工。

10月20日,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口井出水了。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井口工地上总是围满了乡亲们,即使是去干农活的路上,大伙也要绕过来看上一眼。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我们跟随老赵去看金井沟的井。水泥路依山势而修,爬高下低、蜿蜒曲折,沿路的山沟里,堆满了直径四五十厘米、长三十厘米左右的石柱子,虽然长短不一,直径大小却一模一样。看我们有疑惑,老赵主动解释起来:“这都是打井打出来的。人家打井挖土就行了,我们打井挖出来的都是石头。” “有了这口井,俺们金井沟才真是名副其实了。”老赵告诉我们,现在井已钻探401米,每小时出水约6吨。与此同时,机井配套的高位水池、调节水池、水厂泵房和供水管网正在建设中,工程完工后,全村所有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彻底解决;40个50立方米的集雨水窖也已经建设完毕,可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00亩;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塘坝,也正在进行防渗加固处理,金井沟种庄稼“望天收”的历史将被改写。

金井沟的改变,不仅仅是那口井:今年春节过后,在驻村帮扶组的帮助下,村里自筹资金40万元,建起了香菇种植示范园,新建香菇种植大棚11座,种植香菇6.6万袋,6月份开始收获,已经实现销售收入近10万元;同时,600亩、两万棵新种下的核桃树长势喜人……

“你们明年再来看看,俺们金井沟肯定又是一个新模样。”老赵的话声调不高,却说得斩钉截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