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郑州人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助推郑州都市区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助推郑州都市区建设
——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访谈篇之一

核心提示

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郑州市十次党代会审议通过了《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2011~2020年)》,勾画出了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作为代表人民的人大代表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推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助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人大怎么做?10月28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支持和积极投入郑州都市区建设;要从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实践和需要出发,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适时制定、修订完善有关地方性法规,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全市各级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落实郑州都市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近日,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分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如何在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人大作用?大家一致认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依规、求实求效,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为,努力为郑州都市区建设贡献力量;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参与决策、监督协助、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建设郑州都市区的强大合力。

本版文字: 王晋晋

本版图片: 春 知

本版统筹: 李金鹏 张 辉 胡凯琳 牛 章

发挥职能作用 建设幸福金水

——访金水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薛燕

“明确任务,依法履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金水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薛燕在谈及如何发挥人大作用,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作用时,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薛燕告诉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金水区区委明确提出建设“幸福金水”的施政纲领。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幸福金水”,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是起因更是目的。如果说建设“幸福金水”目标的提出是区委的精彩“破”题,那么绘就“十二五”发展蓝图就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深入“解”题。

为了制定好这个规划,金水区230多名人大代表进企业、走乡村、到学校、入社区,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请全省顶级专家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出谋划策,撰写了5篇调研报告,为金水的科学发展“把脉会诊”。此外,还通过网络征询意见、人大代表论坛、“我为金水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来自人民群众提出的2300多条意见与65条代表建议,在金水区的“十二五”规划中,都有了深刻诠释和体现。

“幸福金水体现在维护民权上。”薛燕告诉记者,今年金水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制定并完善了人大信访工作办法、错案监督管理办法,依法批准了关于加快金水法治建设的决议和相关规划,从而为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设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幸福金水也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薛燕说,在对区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审议中,人大要求政府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压缩机关运行成本,把90%以上的支出用于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教育、医疗、交通等问题,要得到财政的着力倾斜。

在监督工作上,金水区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内容纳入常态化监督,从而使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实在民生方面。

打造西区宜居商贸城区

——访中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贾成义

“立足本职,站位全局,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加速助推经济繁荣,让居民感受舒适,享受和谐。”中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贾成义,对如何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人大作用,提出了精辟见解。

贾成义说,中原区曾一度成为郑州的老工业区,全国举足轻重的郑州第二砂轮厂、郑州电缆厂、郑州重工机械厂等聚集于此。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重心的东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曾经繁荣的中原区一度成为城市开发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

“为改变严峻的现实,大家都在思考。”贾成义告诉记者,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了专题讨论,将上千条建议、意见分类汇总,向区委提出了关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意见,作出了《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中原区工业经济的决议》。在此基础上,中原区委、区政府逐步清晰地确立了“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教育强区”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宜居商贸城区。

“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前提。”贾成义说,宜居商贸城建设就是中原区委、区政府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最好的结合点。为了突出宜居,区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作用,在新上项目上严把准入关,决不让一个污染违规项目漏网;集中审议旧城区棚户区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征迁计划,全面论证学校、医院、市场、银行、百货、影院、道路交通、居民聚居区的规划设置,确保群众生活方便、舒适、快捷。

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跟踪监督,较好解决了十多件重点、难点和棘手难缠及长期搁置的问题。通过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促使代表们所关注的城建城管、食品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等各种建议议案落到实处,较好实现了办结率和满意率两个百分之百,有效地将群众的意愿转化为政府的实际行动。

建宜居高端服务业新城

——访惠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禹舜

“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打造宜居高端服务业新城,既是惠济的新课题,也是发展的题中义。人大不仅应有作为,而且要大有作为。”惠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禹舜,在谈到人大如何发挥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作用时,信心满满地说。

禹舜告诉记者说,十年前,惠济区是个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区。惠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区情,确立了“打造有邙山特色的生态经济强区”的发展战略。十年来,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作出关于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规划等决议,适时将区委关于建设生态经济强区的重大决策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行动,明确目标,凝聚人心。

“投入才有产出,有钱才能干事。”禹舜说,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审议财政工作报告时,高度关注生态建设投入,要求生态建设要留足资金,投入要逐步增加。由于有了坚强的财力保障,邙岭水土保持项目才能顺利进展,长17公里宽1100米的炎黄防护林、防浪林才能巍然屹立。

禹舜告诉记者,建设生态经济强区,人大代表是中坚。该区人大常委会号召全区人大代表在生态建设实践中争当“排头兵”。人大领导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各种植树活动;企业界代表捐款捐物,支持生态建设;农村基层代表特别是沿黄各村代表动员群众舍小家、顾大家,腾出土地植树造林。

“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中,对惠济区的定位是建设高端服务业新城,这是对惠济区生态经济强区战略的深化和升华。也为惠济区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平台。”禹舜说,惠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依法行使决定、监督、任免三项职权,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力,形成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的合力,推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开展。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访登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焕德

“‘经济新板块、文化会客厅、生态后花园’,这是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大局中,登封市结合实际,给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登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焕德说,该市人大常委会将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作用,把登封建设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董焕德说,早在十年前,登封少林景区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形象。针对这些情况,登封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少林景区环境整治的决议》。市政府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对少林景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景区拆迁面积达7万平方米,恢复了景区“深山藏古寺 碧溪锁少林”的外貌景观。

“环境的改善不是提高旅游经济的唯一法宝。如何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 ’六大要素上做文章,是摆在登封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头等大事。”董焕德告诉记者,历届人代会上,人大代表提的最多的议案和建议就是旅游业如何做成与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及品牌相称的、世界一流的文化旅游产业。

董焕德说,在今年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向大会提出的议案建议共81件,涉及旅游方面的就有23件。其中王红伟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旅游新城建设步伐的议案》被大会列入议案;对耿松有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在旅游新城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议》等建议,督促政府部门认真研究解决。

今年1月14日,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中明确要求市政府要着眼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突出发展文化旅游。按照“保护大嵩山、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总体思路,保护嵩山自然文化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人大的决议、决定为登封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法律依据,以此也拉开了登封“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序幕。

文化新郑 铸造圣地之魂

——访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林华

“文化建设,带动新郑经济社会悄然转型。”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林华说,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各地都在扬长避短,明争暗赛。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依法履行职权,保障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快领导方式转变,让文化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高林华说,推进寻根文化,人大使命在肩。2007年1月,新郑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建设“文化新郑”发展战略,明确以文化建设为统揽,以黄帝文化为龙头,推进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随后,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决议,助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人大的决策,推动了文化事业特别是黄帝文化事业的加速发展。”高林华说,打造根亲文化,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景区景点保护和经营、文化产业发展、《文物保护法》贯彻执行等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驻新郑各级人大代表在省、市人代会上,围绕白居易故里扩建、黄帝故里二期工程建设、具茨山岩画立法保护、古枣树移栽保护、郑韩古城遗址保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繁荣文化产业等工作提出议案和建议,为推动新郑文化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要着眼未来,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发展大文化产业,发掘文化内涵,培育文化精品。”高林华说,围绕这一思路,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正在陆续展开。让黄帝文化走出国门,走进海外华人圈,将黄帝文化的影响力拓展到全世界。面对新郑文化强市建设的诸多举措,常委会将一如既往依法履行职权,保障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号召人大代表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资金、人才、人脉资源优势和影响力,推动新郑文化建设,为建设文化新郑,铸造圣地之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