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6版:经济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成燕 通讯员 倪永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打造对外开放平台,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支持郑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加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创新监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申报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鼓励与东部地区合作承接沿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及物流、商贸、旅游、医疗、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服务业产业。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在郑投资的跨国公司增资扩股、扩大投资规模。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 新征程开启,新画卷打开。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有了更加坚实的载体和平台,在开放带动主战略的强力支撑下,郑州在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征程中,机遇在前,重任在肩。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当前,我市拥有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三大对外开放平台。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部唯一一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拥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区,保税区本月4日正式封关运行,标志着我省对外开放进入崭新阶段。经过9年精心打造,面积达2.7平方公里的郑州出口加工区已成为河南加工贸易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保税物流基地。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面积达55万平方米,是国际贸易仓储、物资加工配送、信息管理和物资展示交易基地。目前,全国同时拥有以上三大平台的城市仅有16个。 此外, 我市还拥有国家铁路一类、二类口岸各1个,航空一类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新郑国际机场通航56个国家和地区。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郑州机场、郑州铁路东站、经开区、郑州公路港和综合保税区设立5个办事处进行现场办公。郑州海关也分别设立机场海关、综合保税区海关,并在出口加工区、经开区成立办事处。 近年来,伴随我市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市场、配套更加完备,对外开放载体和平台日趋完善,郑州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风水宝地。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381家,实际利用外资112.9亿美元。在郑投资世界500强企业34家,设立项目或办事机构46个,投资总额为17.7亿美元;国内500强110家,投资总额1719.2亿元。富士康、海马、日产、晶诚科技、香港新世界、宝龙等大项目纷纷落户郑州。 对外开放指标“飘红”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走出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增长74.9%,完成全年目标的95%。全市引进市外资金706.9亿元,增长30.9%,完成全年目标的85.2%,其中省外资金500.4亿元,增长46.3%,完成全年目标的94.8%,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全市内外资合计完成招商引资总额846.7亿元,占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9%。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我市今年全年预计招商引资总额将突破1000亿元。 我市外贸出口也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增长势头。1~9月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增长145.6%,预计全年出口将完成100亿美元,在全国省会城市居广州、杭州、南京、福州、成都之后,跨入出口超百亿美元城市行列。 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商务指标将力争实现3个标志性突破,即:外贸出口突破100亿美元,招商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 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都市区建设,我市将谋划一批提升郑州功能的重大项目,增强开放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力。重点加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航空、铁路、公路口岸等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大通关协调机制,构建现代口岸体系。通过招商引资,全面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支撑能力,塑造整体竞争优势。 此外,在提高制造业开放水平的同时,我市还将进一步拓宽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领域,引进境外优质科教资源,开展跨国文化集团合作,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同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外资本来郑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行业开放水平;吸引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区域性总部,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设立分拨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 今后,我市每年将谋划一批国内外500强和行业前10强项目进行重点跟踪,通过市领导带队,实行小分队招商,争取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尽快来郑投资。对已签约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关部门将完善重大项目责任推进机制、项目协调机制和跟踪督察机制,加快项目进度,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