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影像 上一版3
和谐故里 宜居新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和谐故里 宜居新郑
碧水绕城,林木葱茏;人水和谐,生态宜居。

近年来,新郑市着力推进民生改善,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着力推进文化繁荣,着力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把新郑建设成为拥有区域产业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文明和谐环境、宜于创业居住的现代新城。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文化教育先行、生态绿化先行、群众安居先行”的要求,大力建设新郑新城;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养殖业,积极推动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良种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借势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东风,定位建设郑州都市区组团城市,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凸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优势,以“一办十中心”为平台,以“十个所有惠民生”为根本,构建和谐宜居新郑。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现如今,新郑,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宜居宜游更宜人的生态城市, 正在以旭日东升的蓬勃之势,腾空而起,谱写出“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的辉煌篇章!

⇦举办“周末大家乐”、“市民文化大讲堂”……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影文化下乡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新郑市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图为市民在体育场晨练健身。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新郑市各敬老院(老年公寓)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团体,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把欢乐送到老人身边。

⇨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绿亮净美。新郑市大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打造“照明智能化、能源清洁化、饮水安全化、生活舒适化、管网一体化”的现代化宜居场所。

⇦新郑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图为在该市辛店镇柿树行村的百亩杏林,游客一边观光旅游,一边采摘品尝鲜杏。

⇦目前,新郑市已拥有美国西亚斯国际学院、台湾升达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等大中专院校19所,常年在校师生达15万人,是我省拥有大学最多的县级市。

⇩黄帝故里景区、郑国车马坑景区、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个把《诗经》“搬到”地面上的郑风苑、轩辕湖湿地……众多的旅游胜地和休闲游玩场所让市民工作之余有了好去处。

碧水绕城,林木葱茏;人水和谐,生态宜居。

本报记者 陈扬 高凯 李伟彬 刘栓阳 通讯员 李煜昕 陈书琴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