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闻短讯
神八,欢迎你回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神八,欢迎你回家!
飞船完成使命星夜返故乡 天宫期待明年拥抱航天员

11月17日,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八飞船返回舱内摄像机捕捉的场景。

11月17日,神八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这是工作人员在返回舱内工作。

17日19时32分,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使命的神舟八号,星夜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20时17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直击

完美着陆

神舟八号飞船,于17日傍晚踏上返乡之旅。新华社记者在北京飞控中心和内蒙古主着陆场全程记录了飞船“回家”的全过程。

18时43分,飞船开始第一次调姿,90度的转身完成得漂亮而轻松。随即,返回舱和轨道舱成功分离,完成使命的轨道舱将自然衰减后坠落大气层。

18时46分,推进舱的发动机点火,让高速飞行的飞船紧急“刹车”。飞船发动机喷射出明亮的火焰。此时,飞船正飞过非洲大陆上空。3分钟后,返回制动结束,降速飞船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踏上归途。

19时07分,推进舱也完成任务,与返回舱分离后坠入大气层烧毁。

当飞船进入祖国大陆上空,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时的图像。

与此同时,主着陆场指挥直升机的画面也传到北京飞控中心。

5架直升机和地面搜索车队严阵以待。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

“回收四号发现目标!”

“回收二号、回收四号跟踪正常!”

报告声接力传来,当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现场立即响起一阵掌声。

返回舱距离地面的高度不断变化:1000米、500米、200米……

着陆!

19时32分,主降落伞飘然下落,神舟八号返回舱平稳着陆。

返回舱的信标信号不间断地传到搜索直升机上。5架直升机向返回舱不断靠拢飞行。地面分队同时向落点开进。

“雄鹰报告,搜索回收人员已到达返回舱落点现场,落点地势平坦,返回舱呈水平状态。”回收人员的报告声传到北京后,现场一片欢腾。

在经过对返回舱姿态、朝向确认、识别后,指挥直升机降落在返回舱落点附近。随着其他直升机的降落,搜救队员携带搜救装备冲向返回舱,第一时间建立起警戒区域。

“与以往任务相比,这次增加了中德合作的通用生物培养装置有效载荷的现场处置和运输任务,要求返回舱在着陆后7.5小时内转运至北京。”返回舱处置过程中,现场专家说,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空间应用系统领域展开的国际合作。

20时06分,前方向北京报告:返回舱安全着陆,外观良好,主着陆场正按计划开展后续工作。

20时17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随后宣布: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释疑

返回舱如何“软着陆”

神八返回舱重返大气层时,速度非常快,达每秒数千米。但当降落到地面时,速度需降到很低,使返回舱毫发无损“软着陆”。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虽然这次神八没有载人,但一切都是按照载人的标准来设计的。在飞船舱内放置了两个能够发出拟人信号的假人,以及一些太空食品,还有一些鱼类等小生物,将以“软着陆”的方式回归地球。

神八的“软着陆”主要通过降落伞和反推发动机两个步骤来实现,飞船到10公里左右时,降落伞将打开,速度降为8~10米每秒。到了距离地面一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开始工作,使其安全着陆。

■亮点

回收用上通信直升机

这次着陆场系统最大的变化是指挥通信。在系统配置上,增加了一架通信直升机,并在直升机旋翼下安装了中继卫星通信中端,利用缝隙通信技术,对大范围地区进行通信覆盖。

找到返回舱时,指挥直升机指挥其他三架搜索直升机落地,通信直升机会继续在上空盘旋,直到建立起地面通信系统。这期间,来到地面的指挥员可以通过超短波背负式电台,把地面的图像、话音传到直升机的卫星通信系统,然后再传到北京飞控中心。这样就使整个搜救过程指挥话音、图像与数据信息实现了全程不间断传输。

新系统为整个搜索回收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指挥调度平台,同时,也可为将来的现场直播创造条件。

■解读

返回全程“看得见”

在对神八飞船返回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过程中,着陆场测控系统目前已建立了接力式测量链。

接力式测量链,就是每个测控站把对飞船返回的引导数据传到北京飞控中心,再由北京飞控中心将数据传到下一个测控站。这个测控站根据引导数据进行目标捕获,再传递。

在飞船穿越黑障区时,虽然不能了解飞船内部情况,但可以通过雷达反射式测量实时推算出飞船在穿越黑障期间的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测控神八返回舱,保证了可靠性和成功率,也使返回舱返回全过程都能“看得见”。

文图均为新华社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