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时代呼唤大手笔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时代呼唤大手笔
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繁荣发展
《水月洛神》剧照
《水月洛神》剧照
《斗笠县令》剧照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李 焱 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市文广新局具体实施,郑州市精品工程战略捷报频传:《水月洛神》《斗笠县令》不仅在郑州多次演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频频走出中原,屡摘国家级大奖,从而率先奏响郑州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铿锵音符,用彰显中原文化特质的文艺精品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增添一份自信,注入一份活力。

昨日,一封来自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的感谢信摆在了郑州市委领导面前:“原创大型舞剧《水月洛神》,不仅让上海人民领略了舞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为我们学习郑州文艺创作的丰富经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更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锦上添花。”“我们深信,通过此次演出必将进一步扩大上海与郑州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是怎样的机缘让海派文化和中原文化真诚对话?这要从一个月前郑州歌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上海之行说起。

1

梦境舞台梦成真

大时代呼唤大作为、大手笔。中原文化谱写神奇。

继今年3月在北京首演成功后,《水月洛神》再次走出河南,登上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舞台,10月18日晚,在上海文化新地标——文化广场为2000多中外观众展开一场艺术视听盛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途经洛水,夜宿舟中,曹植恍惚间遥见甄宓(洛神)凌波御风而来。以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赋》和《七步诗》为依托,《水月洛神》借助舞剧的艺术形式,演绎曹丕曹植兄弟之间、皇家霸业和个人情怀的交集,巧妙地融诗、书、礼、乐、舞为一体,使代表建安文学的不朽诗篇《洛神赋》与21世纪的观众共同踏入新奇的美学境地,共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哲学境遇。

著名舞蹈理论家、编剧冯双白和总导演佟睿睿等主创人员,用现代审美意识探究洛神传说的古典美,用舞蹈语言讲述了这场跨越千年的凄美相遇。优秀舞蹈艺术家汪子涵、李宏钧以及知名青年舞蹈演员唐诗逸生动传神的肢体表现,匠心独运的舞美设计,戏曲、芭蕾等多种元素融合,多媒体巧妙运用和大气恢弘的舞台视野,把久远历史时空下凄美、悲怆和惨烈的美好传说呈现在日久熏陶于海派文化的观众面前。

“震撼!” “太有冲击力了!”演员谢幕时,观众报以长时间热烈鼓掌;叫好声和欢呼声在现场成了混合交响,不少观众或涌向台口或长久伫立,不愿离去;还有不少80后、90后争相和主演合影、索要签名……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石韬(中文名)大声称赞:“舞美设计、音乐非常精彩,要把这台优秀的剧目推介到瑞士去。”德国驻上海总领事的夫人凯茜表示,她为这台贯通古今、美不胜收的舞剧所折服。

同为艺术节参演剧目、来自郑州市豫剧院的新编历史剧《斗笠县令》,10月21日晚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以清丽雅致的戏剧气象,展示了中原文化家国情怀的风骨。演出得到了普通观众的认可,连上海文艺院团的专业演员也不吝赞美之词。来自上海沪剧院的朱俭这样评价:俗话说内行看门道,没想到豫剧的舞台呈现这么震撼。演出中,同样抑制不住激动的还有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兵,他深深为主人公 “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所感动,他热忱地向郑州人发出诚挚邀请:一定要再次来上海演出。

结束上海演出后,《斗笠县令》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赴重庆参演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10月30日晚,《斗笠县令》一举摘得本届中国戏剧节最高荣誉——优秀剧目奖,主演“县令”的刘昌东获单项奖最高荣誉——优秀表演奖,实现了郑州市豫剧院在全国戏剧节最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2

郑州成为“座上客”

短短半个月时间,两部根植于中原文化沃土的原创精品《水月洛神》《斗笠县令》,接连踏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戏剧节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刮起锦绣中原、文化郑州的美丽旋风,吹响了郑州文化先锋的号角,释放出中原经济崛起的强烈信号,为大中原地区、为河南省、更为郑州市赢得了尊重。两台剧目,所到之处,留给中外人士难以忘怀的“郑州记忆”,一时之间,郑州成为“座上客”。

殊不知,这个坐席来之不易。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是我国最高规格的艺术盛会和国际艺坛极具影响力的著名艺术节之一。在连续成功举办12年的基础上,今年,本着云集一流艺术大师、荟萃中外文艺精品的宗旨,艺术节组委会专家组跑遍世界各地,精心搜罗、筛选近年来涌现出的舞台艺术精品。

与一般艺术节申报入选的方式不同,上海国际艺术节通过专家推荐、主办承办方派专家遴选的程序,再经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审议团评选决定,产生入选名单,最后由国家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敲定。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最终从全世界的120部备选剧目中正式选定50台国内外优秀精品剧目,其中,国外剧目27台、国内剧目23台。国内的23台中,《水月洛神》和《斗笠县令》上榜,《水月洛神》更承担开幕演出。郑州,成为全国唯一有两台剧目入选并承担开幕式演出的地方城市,这一瞩目成绩在以往艺术节上不曾出现过。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说: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历来举足轻重,原创舞剧《水月洛神》能从百余部候选剧目中脱颖而出,是当之无愧的百里挑一。她不无遗憾道:这样一台空灵雅致的好剧目应该是海派文化的产物,没想到却出自中原。

沐浴在海派文化中的上海人口味相当挑剔而精细,他们怎么评价来自郑州的《水月洛神》?《解放日报》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外地精品搭台,《水月洛神》展中原儿女柔情”为题,说“《水月洛神》一流经典,精品原创”;《新民晚报》称《水月洛神》散发着浓郁中原文化风情;《东方早报》称, “五个好”决定了《水月洛神》从120个剧目中脱颖而出。

《斗笠县令》的重庆之行同样受到关注。中国戏剧节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戏剧展演和评奖活动,第十二届戏剧节共有来自全国的推荐剧目290余台,经由中国剧协组织专家审看最终选定29台。作为一个地方院团的作品,《斗笠县令》在这个平台上与多家中央直属院团、省直院团一竞高下,新华社重庆频道、重庆晚报、重庆晨报、华龙网纷纷围绕“《斗笠县令》首次来渝演出 山城戏迷热捧”做文章。

当10月30日奖项揭晓,手捧奖杯和证书的郑州市豫剧院院长高新军眼眶红了,他说,市豫剧院十多年来没有参加全国大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重振郑州市豫剧院的雄风。

文化扩大了郑州的影响,为郑州赢得了尊重。如今,两台优秀剧目广泛传播产生的“蝴蝶效应”已显现:《水月洛神》成功跻身将于12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舞蹈荷花杯舞剧舞蹈诗大赛决赛;《斗笠县令》纳入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参评。

3

无限风光在剧外

走出郑州的《水月洛神》《斗笠县令》,所到之处,留下惊鸿一瞥。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除剧目演出外,演出交易会是一大亮点。来自郑州的“新剧节目展示区”完美诠释了中原文化的元素, 在交易会上大放异彩。展区以《水月洛神》为展示主题,“天中移魂洛川水,地之影弄寒月纱”楹联、帘、屏、栏杆、窗牗、亭阶、弹奏古筝的少女……共同构筑了汉代风情画卷。6年前,曾经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郑州市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也来到交易会展示少林禅武的魅力。

《风中少林》、《水月洛神》,这两部由郑州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姊妹篇在艺术节交易会上吸引了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节、演出机构、演出经纪人(公司)、剧院的目光,纷纷前来咨询合作事宜,以色列之春国际音乐节更是向《水月洛神》发出了明年赴以色列演出的邀请,据透露,《水月洛神》将担纲音乐节开幕式或闭幕式演出。

《风中少林》海外演出已取得了成功,《水月洛神》也显示出海外演出的良好前景。

再让我们把镜头转向10月27日、28日晚的重庆。当《斗笠县令》在重庆巴渝剧院演出结束后,观众席中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人们在演员多次谢幕后仍久久不愿离去,情景感人。人群中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格外惹人瞩目。

老先生来自重庆一中,名叫谢忠明,他情真意切、殷切寄语:“当官当一天少一天,为老百姓做事却做一件多一件。这戏词太好了,你们郑州人聪明、能干,排出这样一台优秀的剧目,了不起。这样的戏要常演,演给我们的领导干部看,更要演到宝岛台湾去。”剧中女一号、国家一级演员马刚良握着老先生的手热泪盈眶:“大家都说演员喜欢听掌声,可在我听来,老先生的话比掌声还要动听。”

4

精耕沃土育精品

《水月洛神》和《斗笠县令》何以有如此的艺术魅力?郑州市在打造精品战略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创新理念和经验?

去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作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卢展工走访省直文艺院团,鼓励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多出精品。今年,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在会见艺术家时说,我市各文艺院团要以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拘一格培养造就优秀创作和演艺人才,多出精品。

“用崭新的观念照亮古老而又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这样一个时代课题,郑州市以“盘活资源唱大风”的胆略和气势给出了回答。时任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提出“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精品才有好效益”的要求,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原创舞台剧目,《水月洛神》《斗笠县令》就在这样的大时代中应运而生。

守住传统文化的根,把住市场的脉,两部剧目问世不久便艳惊四座。

2011年,河南省舞台艺术新剧目展演暨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水月洛神》《斗笠县令》从35台新创剧目中脱颖而出,双双入选大赛最高奖项——河南省“文华大奖”,继而双双入选河南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评选的优秀作品奖。今年9月,由文化部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豫剧节上,《斗笠县令》获剧目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上又捧走最高荣誉——优秀剧目奖。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结束后将实施评奖,郑州市的参演剧目完全有可能在国际艺术节上再捧奖项。

可以自豪地说,在以文化为命题的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郑州市委市政府已站在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文化现状与将来,文化发展的思路先行一步:通过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高水平、高品位的艺术精品,树立了郑州都市新形象,增强了文化软实力,形成与社会发展建设相互推动的良好发展局面,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

5

筑梦中原新愿景

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对郑州市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郑州的文化建设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水月洛神》担纲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当天,恰是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顺利闭幕之时。这次会议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至此,我国文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不久前,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纳入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

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少林文化等在这里孕育、发展并传承,是镌刻在郑州灵魂深处的文化烙印。当历史的荣耀悄然褪色,郑州该如何为自己重铸灵魂?作为经济发展总量连年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前十的城市,本该与之匹配的文化影响力如何?作为中华文化核心,中原文化能否再度引领当下的时代风潮?新的期许中,郑州市的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又将如何相适应,相协调?

一系列的命题在等待答案。

带队两部精品剧目出征上海、重庆,市领导丁世显作出了回答:新形势下,文化被定位在精神支柱和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连、和谐发展。郑州的发展不仅要孜孜追求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断提高硬实力,还要按科学发展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打造一批叫得响、应者众的文艺精品,加快提升郑州的软实力,使郑州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全面发挥挑大梁、走前头的龙头作用。《风中少林》《水月洛神》《斗笠县令》只是个好的开端,在实施精品战略、发展文化建设上,郑州市有着深思熟虑的考虑,应把握当下难得历史机遇,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轩辕故里的辉煌、商都古城的厚重、少林功夫的雄浑、洛神传说的浪漫,这些是郑州人、河南人乃至中国人久远的文化之梦。郑州,这座从中国历史文明源头走来的现代都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拥有无可比拟又不可复制的优势,正在欣喜地打开尘封的历史文化宝库,用文化之光来点亮华夏文明的辽阔天空,逐步释放她的辐射力、生命力、影响力,为古都郑州、为中原、为中华民族圆文化复兴之梦。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