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2亿元“奖励”开发商
背后的“猫腻”
“民间传书馆”
期待更多人复制
“人情费”变“人情债”
显露关系社会沉疴
太扯的“太太学院”
危险动作
基层文化
发展的方向在哪?
什么才是真正的
“城市名片”?
对不起
校车上逝去的孩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什么才是真正的
“城市名片”?

什么才是真正的

“城市名片”?

近日,安徽省潜山县斥资约600万元,在该县东大门建立了一尊巨型“皖公”塑像,有近30米高。作为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出了二乔、程长庚、张恨水等历史文化名人,该县为何要斥巨资兴建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皖公”塑像,引起了不少群众的热议。(中安在线11月16日)

近年来,从建设城市自己的地标性建筑,到争夺名人或上古传说的文化遗产,再到争夺“国家级”的地理分界“标志权”,许多地方在开发利用资源、寻找“城市名片”方面可谓殚精竭虑。潜山县斥巨资兴建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皖公”塑像,其宏大决心与毅力,令人感慨。

或许可以做个统计,近些年来有多少城市建过流光溢彩的“城市名片”?又建过多少时称“伟大意义”的工程?但如今呢?其中又有多少早已是横生荒草、落满尘埃;又有多少早被一拆了事、给新的“城市名片”让了地方?个中数量,只怕都不会少。

著名美国政治家彼得·波特说过:“在宇宙的中心回响着的那个坚定神秘的音符‘我’。”这个“我”指的是个性。一个城市的魅力也取决于它的个性,这种个性就在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也就是说,一座城市的名片,原本应该是在历史演进中自然形成的,人为的努力,至多只是顺势而为的推动和促进。比如说,若干年前,曾有一小本畅销书让全世界的“廊桥”走红,但古人之建廊桥,也仅仅是为过客遮蔽风雨,安然渡河,而无意“遗梦”。

但是,当经济大潮来临,眼球经济意识、招商引资意识、自我炒作意识或文化“资源”意识占据了主政者追求政绩的大脑时,顺其自然和尊重历史则被当成了他们表演舞台上的龙套,错以为有了这样的“策划”或炒作就可以让经济飞跃发展。殊不知,这种意识主宰下而建的“城市名片”,即使再高、再大,也只能见出浮躁功利的立场和哗众取宠的不实,造成社会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笔者认为,城市名片不该由一个雕塑来承担,而理应由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氛围来承载。毕竟雕塑只是一城市的符号而已。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人文内涵,才是提升一个地方魅力的强心剂。因此,靠软实力发展起来的城市才能经久不衰,令人流连忘返。寄莫大希望于一个并无名人效应的雕塑,效果是有的,但绝不是长久之计。 马广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