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预判房价,越精准越不靠谱
年终考核
医生是替罪羔羊还是“迷路羔羊”
优秀习惯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大学生就业,“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给孩子多一点“特权”
给了贿赂就提拔
“会议经济”为啥不经济
那一行粉笔字能否让老师警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会议经济”为啥不经济

中国首次发布的《中国会议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每年举办各种会议多达几千万个,涵盖公司会议、政府会议、事业单位会议和社团会议四大类,会议经济产值近万亿元。

“会议经济”命题的存在其实并不吊诡。会议是一种群体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难理解。不仅我国,国外的情况也大抵如是。但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会议经济”的形式类别更加繁杂,虽创造的产值庞大却质量不高。

根据国际会议和大型会议协会的统计报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有两种主要会议,即社团会议和公司会议,其比例为8∶2。由于我国存在大量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会议市场增至四大类。每年举办会议几千万个,如此高密度的会议数量足以意味着,高达万亿元的“会议经济”产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是公款消费过多过滥且缺乏有效监督现实的另类注解。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参会人数看,人数低于100人的会议占全国会议总量的47.1%,500人以上会议仅占10.1%。而国际上人数500人以上的会议占会议总量的28.3%。会议规模之所以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会议经济”是一种小团体内部少数人主导推动的“精英经济”,而非“大众经济”——不管是政府会议还是公司会议,能参加会议的人员肯定是掌握权力或掌握资本管理权的精英人士,普通人只能站在一旁“打酱油”。

在现实的语境中,“开会”往往与身份和级别挂钩,参加会议不是什么苦差事,而是另类的享受和“特殊的福利待遇”。譬如很多企业的年会,说白了就是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休闲聚会及利益分配的固定渠道。各种纪念品的采购发放、餐饮住宿旅游一条龙服务,累积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会议本是一种推进工作的形式,但构成万亿元“会议经济”产值的要素却不在会议这种形式本身(无论其豪华或是简朴),而在于行政权力资源和各种精英话语权的滥用。换言之,如果说“举办会议”是权力的履行和资源调配的方式之一,那么“开会”便是将资源变现为少数人盛宴的载体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议经济”这种并不经济的“精英经济”,不仅大量浪费公共资源,还是基于精英特权的“二次分配”,有损市场正义,亦侵害社会公平。

王 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