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检察开放周
邀您来参观
追忆红色经典
学子诵诗抒情
社保服务“123”
提升群众满意度
新郑出台政策补贴
社会力量办养老院
巩义地税“亮剑”行动收官
巩义一15亿元商业项目选址“垃圾沟”
《走遍中国·荥阳》
专题片昨日开拍
新郑集中整治违规网吧
国家文物局拨资金建设
郑韩故城城墙遗址公园
荥阳高村帮移民找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顽童”玩出
大名堂
——记巩义鲁庄镇泥塑艺人徐天佑
看着自己的作品,徐天佑笑得很开心。
巩义农民“旋柿饼”的场景。
徐天佑捏出的“老顽童”栩栩如生。

“老顽童”玩出

大名堂

本报记者 孙志刚 文/图

巩义民间泥塑艺人徐天佑日前又出新作。11月29日,记者到鲁庄镇念子庄村中采访时,见到了这组反映巩义民俗的作品,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一双裹着厚茧的大手,灵巧地上下翻腾。不一会儿,一个垂须沉思的“老顽童”就展现在记者面前。手中捏出“老顽童”的老人就是68岁的徐天佑。

徐天佑的家,是一个幽静的农家小院。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创作一组反映巩义农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做瓦盆和旋柿饼的泥人作品。徐天佑介绍,“清坨做瓦盆,罗庄卖柿饼”古时候曾在巩义流传甚广。当时农民生活贫困潦倒,只能靠做瓦盆和卖柿子饼养家糊口,家家户户都会做。“我用泥巴把这些‘老皇历’翻出来,就是让年轻人别忘了过去。”徐天佑边把玩着手中的小泥人边说。

徐天佑捏出的“清坨做瓦盆”,有6个人物分成3道工序,分别是活泥巴、成型、烧制出窑;“罗庄卖柿饼”有9个人物分成三组,分别是旋柿饼、筛霜、熬糖。“我最喜欢的是这个‘老顽童’。”徐天佑指着一个刚捏好的活灵活现的泥人说。只见“老顽童”皱纹如波浪绵延起伏,留着“八”字须,满面慈祥地目视前方。

“捏泥人、活泥巴很有讲究。”徐天佑介绍,泥巴采用巩义特有的红胶泥,要先去杂质、过筛子,然后用水将土泡一周,沉淀后再和泥;和泥的时候还要掺入河沙和棉花,这样才能防止捏出的泥人干裂,便于长期保存。老人制作小泥人可不是凭空捏的,在创作每个人物之前,他都要先画草图,然后按照草图捏制。

据了解,徐天佑深厚的艺术功底得益于他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他从1968年开始学习画画,苦心钻研连环画,先后出版过《皮司令》和少林寺传说之《觉敏接见》《会客授法》等连环画作品。后来到巩义陶瓷厂做造型和绘图的10年经历,让他对泥塑有更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今,徐天佑除了捏泥人外,还做起大型雕塑、佛像的设计和制作,村里人这样评价他:这个“老顽童”玩出了大名堂。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