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管城区强化措施全力提升城市管理
十佳百优转移就业青年获表彰
科学规划南水北调
工程带状公园建设
一个项目带富一片山村
世行预鉴别活动结束
专家建言郑轨道交通
五人制室内足球联赛
建业首战不敌广东福迪
金洼小学请交警
讲交通安全知识
明年1500万慈善金
惠及郑州10万市民
新密农村环境整治
经验拟向全省推广
高新区地税局
争做企业贴心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个项目带富一片山村

站在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中心广场上,抬头就望见杜八联抗日英雄的雕像。泰山村依山而建,一条崭新的商业街由广场向山上延伸,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居民楼。

村支书王法林介绍说,抗日战争时期,由泰山村等八个村庄组成的杜八联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坡头镇因此有“小延安”、“小苏区”之美名。

但泰山村能有今日面貌,还多亏小浪底工程的实施。王法林说,泰山村地处小浪底工程入口处,工程开工后,工地上需要大量大型机械操作员,泰山村占了地利,先后有20多名村民被派到美国学习技术,并取得了相关机械的操作证书。“小浪底工程结束后,这些挣了钱的村民自己买机械,组织村民成立施工队,去上海、四川、云南、新疆,甚至远赴非洲接工程。” 王法林说,泰山村总共有1280名村民,如今在外地做工程的就有200多。

除了施工队外,村民们还能到小浪底景区工作,修剪树木、打扫卫生或者做点小生意。在商业街开美发店的村民杨平芬告诉记者,小浪底工程实施前,村民都散居在山上,以种粮或到黄河打鱼为生,一个村可能就两三户人家,住的是窑洞,生活条件非常苦。

近年来济源市推行“迁户并村”,散住在山上的人都迁到了村中,村里统一修建了广场、商业街和居民楼。杨平芬说,自己的美发店就是村里统一修的店面,每户村民都有三间门面,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出租,成为村民的稳定收入来源之一。

和小浪底工程相比,今年40岁的李德广在大峪镇栗园村开办的养猪场甚至算不得一个项目。但就是这个在镇政府帮助下建立的养猪场,成功帮助大峪镇上千户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李德广的养猪场建在一座小山的山顶,养猪场每年可产上千头猪仔,这些猪仔放到农户家里养,农民卖猪后再付猪仔钱。养猪场还雇了15名村民,这些村民每年可收入一万多元。李德广说,他已经承包了整座山,下一步准备带领村民养殖土鸡,并扩大养猪规模。

村支书朱好德介绍,多亏了李德广的养猪场,现在村里户户搞养殖,人均年收入已超过5000元。附近几个山村情况和栗园村相似,也都在李德广的带动下,走上了养殖致富之路。

记者留意到,在济源市山区,处处都能见到这些小集镇一样的山村,这些“迁户并村”后形成的大村庄,有统一修建的道路、自来水和沼气池,村民过上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

本报记者 聂春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