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tpzz2111174
tpzz211118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

——陈鲁民《齐夫野语》赏读

周振国

拿到陈鲁民教授的新作《齐夫野语》,含咀英华,美不胜收,我用了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这部集子,感慨很多,受益匪浅,于是就想到了清人学者张潮的名言:“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山水有奇峰、深涧、密林、繁花,本书分亦杂文、随笔、小品、评论四类;山水有峥嵘、清秀、幽静、美艳,陈文有载道、抒情、论理、写意;山水可赏、可叹、可羡、可敬,陈文亦可兴、可观、可群、可怨。

陈鲁民的杂文,譬如山水的奇峰,既秉承了鲁迅的投枪匕首战斗精神,又饱含银针与手术刀的治病救人悲悯情怀,读来每每感到作者的冷眼与热心,锋芒与厚重,在敢于和善于鞭挞社会浊流中高歌了人间高尚和正义。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篇什有《买有胳膊的维纳斯》,文章举了四个不懂装懂大出洋相的官员的笑话,最后引出结论“无论古今中外,谁都不会生而知之,不论官多大,都有不懂的学问,都有说不清楚的事情,都有不能乱发言的禁区,都须谨言慎行。”如果不懂装懂,自以为是,乱发议论,弄不好,“你的高论就成了笑话,你的指示就被当成笑柄,一不留神,被发在网上,或写入《笑林广记》,你也因此而臭名远扬了。”还有《朱元璋的“四菜一汤”》,以古喻今,讽刺了公款吃喝的弊端;《孙猴的“官瘾”是怎么来的?》,诙谐幽默,剖析了官本位带来的危害;《“宝马里哭”与“自行车上笑”》,爱憎分明,鞭挞了拜金主义的丑恶嘴脸;《两斤白糖一斤奶》,条分缕析,批评了那种叶公好龙式的虚假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现象。

陈鲁民的文史随笔,好比山水的深涧,常在人们忽视的历史细节挖掘开拓,引出新鲜而令人信服的结论,让人有所收益,得到启迪。《孤意已决》,用国内外丰富的历史史料,告诉人们,“毕竟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如集体的智慧更可靠,一个人再博学多闻,也不如集体的学识更深厚全面。所以,靠“孤意已决”,固然可以有火烧赤壁的正确决策,更可能有三伐高丽的昏招,火烧连营的惨败,甚至还可能会有“大跃进”变成“大饥荒”、“史无前例”变成“十年浩劫”的悲剧。”《“前半截”与“后半截”》,则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历史人物,提醒我们“人是复杂的,并非只有好坏两种;人生是漫长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善始善终。因而对人的评判也要尽可能客观、慎重,最好是“前半截”与“后半截”一起看,不能人云亦云。”《东林六君子的喉骨》,《皇上皆为“私生子”?》 也史料翔实,论据妥当,娓娓道来,可读性极强,具有诗的深邃和凝练,小说的细腻和幽默。

陈鲁民的小品、评论,多从小处入手,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时代气息浓郁,注重文字推敲,或可比作山水的密林、繁花,有人生的喟叹,有人性的感悟,有心灵的鸡汤的暖意,有励志美文的激昂,历来读者甚多,常被当成大中学生的范文。譬如《天才就比人才多个二》,陈先生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在文中写道,现实生活中为何人才多如过江之鲫,而天才凤毛麟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般人才大都少了那么一种执著坚韧的“二”劲儿。反之,古今中外那些天才人物,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些“二”劲儿,或做事一根筋,认定一棵树上吊死,或不识时务,不到黄河心不死,或执拗倔强,不肯变通等等。令人耳目一新,心有所悟。《友交五品》,《咱们缺点什么?》,《留点东西别看透》,《对自己说“够”》等文字,也都以文采见长,以构思奇妙取胜,以富于理性思考称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