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真情温暖暮年心
郑州文交所开售
动漫春晚收益权
我省五年内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将达40个
感动中原人物开评
三种方式参与投票
我省两名“中原学者”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市政协领导在巩义
调研中小企业发展
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推进会在郑召开
管城:创建助力宜居新商城崛起
明年春运1月8日启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真情温暖暮年心

本报记者 袁 勇 党贺喜

耄耋老人、卧床病人、植物人……“全家”100多口人平均年龄81岁。昨日上午,记者走进这个特殊之家——位于鑫苑路枣庄新村小区内的金秋益寿园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在这个社区分散租住了5个门洞的楼层,在公寓创办人臧晓辉引领下,记者来到东二楼。楼长张梅花告诉记者,她和搭档宋翠英负责这个楼层的11位老人,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65岁。除了两位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外,其他全部卧床不起,其中还有三个植物人。记者采访当口,81岁的徐兰花老太太的一子两女前来探视。问起老人在这里满意不满意,徐老太太的儿子鲍先生脱口而出:“俺妈在这儿住两年多了,开始不想来,来了又不想走,除了过春节回家住两天,每年节后都是主动要求回养老院哩!”可不是啊,客厅里悬挂的锦旗、表扬信就是对这一缕缕温馨阳光的最好明证。

“你每天重复最多的动作是什么啊?”“给老人翻身、换尿垫儿、扣背、按摩。”面对记者发问,张梅花习惯性地回答。的确,老年人“事儿多”。就说换尿垫儿吧,张梅花算了算,9位卧床老人,每天累计需要更换70多片尿垫儿;每隔两小时,要准时为三位植物人老太太翻一次身,这一天下来就是40来次。更“要命的是”那位李老太太,生物钟全颠倒了,白天蒙头昏睡,夜里特精神,在床上爬来爬去,折腾得没完没了。

“这么多事儿,如何能顾得来?”“要有四心,哪四心?责任心、爱心、耐心、悉心。”臧晓辉既是向记者介绍,也是在谈对护工的严格要求。客厅里,两张单人床一字排开,张梅花和宋翠英脚顶脚睡觉。“说是睡觉,其实,干是干,歇却不像歇,不消停啊。”宋翠英插话说。晚上10点熄灯,但可不能睡觉,这个老人醒,那个老人闹,几乎不适闲。“为了合理分配休息,俺俩脚顶脚,有情况就轮番踢踢对方的脚,换班去巡查服务。”张梅花笑着说出她们的运筹学值班法。

照顾老人是否到位,还有多重监督网,既有老人本人的直接监督,还有家属的投诉,更有公寓管理员的巡岗。“每两个管理员一组,每晚对各楼层不定时巡查三遍。”臧晓辉介绍说。说起管理员巡查,颇有情节性。因为是不定时巡查,管理员每到一个楼层,都是不开灯,轻手轻脚地进出,特别是对植物人,管理员进去先要摸鼻息、号颈动脉,然后检查是否及时更换尿垫儿。“说起夜里更换尿垫儿,她俩也蒙受不少‘不白之冤’,老人尿频、尿不净,有时候可能刚换了尿垫儿,老人又尿了,假如遇到管理员来查夜,那对不起,照样算你失误。”臧晓辉调侃地介绍,“不过,公寓还设立了委屈奖,不会轻易‘冤枉’每一个护工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