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化学前儿童服务管理深化青少年及在校学生服务管理深化老年人服务管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深化“两劳”人员服务管理 深化残疾人及精神病人服务管理 深化虚拟网络人群服务管理
⇧新郑全市流动人口17万人,登记率达98%以上。图为新建路派出所民警对辖区的流动人口进行普查登记。
⇧在梨河镇第一幼儿园,阿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互动。
⇧老年人服务中心内设的老年人一站式服务大厅、老年大学教室、棋牌室、健身室、台球室等,为老年朋友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学习和便捷服务的良好场所。图为老年人在健身房里健身。
⇩积极做好复转退军人的接收安置工作,提供就业服务。图为2011年退役士兵在民政部门推荐的就业信息栏前查看企业招工信息。
⇦依靠基层党组织、行业管理组织、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支持“两新”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图为该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工作人员对一家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情况进行回访。

核心提示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新郑坚持分类指导,深化对“十类人员”的服务管理,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管理实效。“十类人员”即:流动人口、“两劳”人员、残疾人及精神病人、虚拟网络人群、学前儿童、青少年及在校学生、老年人、复转退军人、“两新”组织人员、农村及社区群众。

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围绕从“户籍管理”到“行迹管理”,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校管人”模式,对全市私房租赁、洗浴业、宾馆酒店、建筑工地、用工单位等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全部纳入旅栈式管理,来有登记、去有注销,使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各公安派出所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第一责任单位,驻村民警、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员为第一责任人,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该市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8%以上。

深化“两劳”人员服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坚持教育监管与帮困解难相结合,实现由严格监管为主向管理、教育、服务为主的转变。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建立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刑释解教人员由市社会群体困难救助中心进行安置救助,建立刑释解教人员管理信息档案库,增强和改进帮教管理工作的效能,实现100%有效管理,力争实现重新犯罪率为零。

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与移动、联通等部门联合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由政府拨付专项经费,实现矫正对象的动态监控和全面服务;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避免发生脱管、漏管,促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防止重新违法犯罪。

深化残疾人及精神病人服务管理

出台《加强残疾人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以残疾人服务中心为依托,扩大为全市残疾人服务范围,完善劳动能力评估、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技能鉴定、康复指导等各项服务。

实行家庭、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对有暴力倾向的重症精神病人实施由政府监管和家庭监管并重,严防滋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对无暴力倾向的轻度精神病人,以家庭管理为主,社会管理为辅,严加防范;对家庭困难者,由政府出资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

深化虚拟网络人群服务管理

依托虚拟网络管理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网络。

积极推进虚拟社会综合管理,创新互联网警务模式,建立网上报警系统,严格落实网吧上网、手机入网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机制、政法维稳综治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网上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案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把网站当公共场所来管,把“论坛版主”当业主来管,把网民当暂住人口来管,把互联网数据管理中心当网上出租屋来管,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打造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网上“服务站”。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取缔“黑网吧”。

深化学前儿童服务管理

出台《促进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大力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年底前,市财政全额投入的公办幼儿园将覆盖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明年底,公办幼儿园幼儿入园率达到70%以上;完善校车接送、门卫值守、食品安全防范、校园安全防范等各项学龄前儿童的安全保障制度。

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促进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把促进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作为管理重点,通过做实年审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等,促进民办幼儿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深化青少年及在校学生服务管理

建立教育部门与户籍部门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防止未成年人辍学,确保所有青少年都能接受十二年免费教育。全市所有初中以上学校全部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心理辅导员、驻校民警等人员,切实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对个别因特殊原因辍学的青少年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由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免费岗前就业培训,全部安置就业,实现青少年100%教育管理。

关注留守儿童,在全市每个乡镇建立1-3个“留守儿童之家”。做好无家可归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建立“无家可归青少年学习教育基地”,接收相关部门转送的无家可归、流浪乞讨青少年,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

针对全市大中专院校多、学生多的问题,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对学校青年社团组织多关注、多扶持,运用好网站、论坛、QQ群、博客、微博等现代传媒手段,增强对青年思想引导的时代性;深入校园实施知心工程,在16所高校建立了联络办公室和大学生服务中心,积极回应师生诉求,从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为在校学生搞好服务,营造了和谐校园氛围。

深化老年人服务管理

出台《加强老龄事业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市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依托,高标准建设集养老、学习、娱乐、健身、休养等为一体的市老年人服务中心;面向全市60岁以上老人登记发放服务卡,建立服务信息库,配置电脑监控网络,配置应急服务车,安装“电子保姆”自动呼叫装置,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快捷、温馨的服务,努力把市老年人服务中心构建成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平台。

深化复转退军人服务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军地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做好复转退军人安置管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户籍管理、养老和医疗等社会基本保险金、子女入学转学的管理服务。

鼓励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对城乡退役士兵实行免费技能培训。今年以来,该市共接收复转退军人271人,办理自谋职业手续105人,培训189人,培训率达70%。

深化“两新”组织人员服务管理

依托“两新”组织服务中心,市工商联和市民政局做好“两新”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在巩固发展已有社区党建工作成果基础上,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建立步伐,力争1到2年基本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深入推进“综治进民企”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在“两新”组织中建立综治网络,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两新”组织延伸。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对“两新”组织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培育扶持政策,支持“两新”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鼓励各类行业组建行业协会组织,实现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

目前该市登记注册新社会组织128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各类行业协会15家;新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5万多家、私营企业1900多家,从业人员20万人。

深化农村及社区群众服务管理

坚持“新农村建设到哪里、社会管理就推进到哪里,新型社区建设到哪里、社会化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推进和谐村、社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与物业公司“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服务管理模式,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各行政村设立村为民服务站,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生、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村、社区,促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设置服务窗口,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

找准服务人群

短 评

统筹协调才能高效,对症下药才能治病。“民生为本、服务为先”,在这个前提下,把人群分类,不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更高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管理,关键是归类是否科学合理,服务是否贴切到位。

在分类上,新郑市结合自身实际,把社会人群细分为十类,其中有“流动人口、复转退军人”等常规性分类,也有“虚拟网络人群、‘两新’组织人员”等特殊性归纳,真正是全覆盖、无遗漏,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服务上,新郑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策”。比如学前儿童入学难怎么办——建公办幼儿园;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引导——建立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学老师、法制专职老师;网络人群如何规范——把网民当暂住人口来管,把“论坛版主”当业主来管。

找准特殊人群,分类服务,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旦找准,就有了相应的管理渠道。准确定位,分类管理,新郑社会管理创新很有策略。

本报记者 边艳 陈扬 高凯 冯伟尉 李伟彬 刘栓阳 通讯员 陈书琴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